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搶救白海豚 不靠熱點

搶救白海豚 不靠熱點
2011-12-29
中國時報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122900066,00.html

插圖/YUSHA

陳昭倫

前天環保署召開六輕擴廠案的審查會,其中由六輕委託台大和中山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白海豚的調查報告。其結果指出,白海豚可能受到六輕排放廢水的影響,而減少族群數量。這樣的結果其實一點都不令人驚訝。

不要說是白海豚,同樣是呼吸由六輕排放出來的廢氣,生活在六輕附近的居民都因六輕造成的空汙造成的健康風險而死亡,白海豚不只呼吸同樣汙染的空氣、還游在酸化的海水裡、因為過度捕撈而吃不到食物,這樣淒慘的狀況跟在寒流被用冷水槍潑水的台北街友有何差別呢?這樣的結果還需要花大筆的經費作研究嗎?然而,仔細檢視這個團隊研究的內容,筆者發現一項可怕的論調將會是殺死白海豚最後的一把利刃。那就是嚴重誤用「熱點」,誤導白海豚保育。

「熱點」英文為hotspot,在生物學上有著嚴格的定義。這些定義在網路上的百科全書都可輕易查閱(http://zh.wikipedia.org/wiki/生物多樣性熱點)。生物的熱點為在界定一個受到人類威脅的地理區域擁有相當高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hotspot),例如分布於菲律賓、印尼、巴布亞之間的三角區塊有超過八百種熱帶珊瑚、一千五百種魚和蝦貝就是被公認的「珊瑚三角帶」(Coral triangle)熱點。因此,六輕的研究團隊任意借用熱點描述單一物種白海豚出現頻率的高低,根本就是錯誤類比。

這樣的說法從國光石化的環評案就一直被誤用和誤導社會大眾,甚至出現白海豚會轉彎的荒謬論調。這些錯誤的研究以為白海豚只會出現在這些熱點上,其他海域只是得通過。因此在劃設保護區上一直在定義所謂最熱的熱點上空轉,不斷在公部門、廠商之間索取研究經費,真的是「研究再研究,一切照舊」。然而鯨豚野外觀察資料的累積曠日廢時,況且這個團隊所作的白海豚分布資料也被他們自己列為「極機密檔案」不容其他團體取得比較,更無法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接受檢驗,因此造成後續在保育策略的制定上一再的被推延,讓搶救白海豚的努力,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

相反的,多篇已發表在國際嚴格審查的學術報告都證明白海豚在台灣西海岸的棲地是無法切割的整個區塊,更無所謂錯誤的熱點,但卻完全不被保育當局採納,進而成為國際鯨豚學術間遺憾。因此,國光石化停建後近半年了,卻一直不見保育主管單位的動作,就是因為這些未被審查「熱點」謬論陰魂一直纏繞著,害慘了白海豚。筆者與多位國際學者也直接寫信給馬總統、農委會主委表達了白海豚棲地不可分割的重要性,也石沉大海,無法停止這樣錯誤概念的散播。

白海豚所受到的五大威脅包括:棲地消失;淡水減少輸入,影響食物來源;生活廢水以及農業與工業化學汙染;水下噪音;流刺網誤捕。這些鐵證如山的結論早在二○○七年就由國際鯨豚專家確認,也發表國際學術研究和著書。但是,五年過去了,台灣政府確依然聽不進這些建言。按照這牛步化的行政效率、錯誤百出的研究,筆者必需要悲觀的說,在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名錄中,東台灣海峽的族群很可能會在未來的幾年就可除名,不是因為我們保育有成,而是他們已完全消失於台灣。到時候是誰殺了白海豚,就不難而知了。

(作者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東臺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IUCN瀕危物種名錄專家)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雲林海域變酸 危及白海豚/環評委員要求台塑提保育計畫

雲林海域變酸 危及白海豚/環評委員要求台塑提保育計畫
2011-12-27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27/today-life9.htm


圖為日前訴求拒絕國光石化、曾寫信給馬總統的兒童齊聚總統府前,向馬總統呼籲「請給我一個乾淨的未來」,並期盼與白海豚一起長大。 (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劉力仁、陳燦坤、張慧雯/綜合報導〕台塑委託學者進行雲林沿海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估計雲林沿海約有五十隻,生活在雲林南邊海域,新虎尾溪口、舊虎尾溪口至三條崙沿海一帶,由於棲地有惡化跡象,環評委員要求台塑六輕四期擴建第六次環境差異分析審查時,必須提出保育白海豚的計畫。

台塑委託學者調查

環保署昨天審查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研究團隊進行「中華白海豚生態之調查研究計畫」,該研究團隊進行三年海上調查,出海一○二趟,海上奔馳了六六○九公里,其中七十二趟目擊到白海豚。經過比對分析,雲林沿海約有五十隻白海豚,其中三十九隻為少年期至成年期,其他為嬰幼期。

建議抽砂船降低噪音

研究團隊大致歸納出雲林縣北方海域濁水溪口一帶,白海豚比較罕見。周蓮香表示,pH值達到八以上,適合海洋生物生存,但該區域水質pH有下降趨勢,可能影響白海豚覓食,棲地品質惡化,這跟六輕排廢水有影響,但因果關係還要調查。

另外,研究團隊建議麥寮港進出船隻減速到六節左右,抽砂船也要降低噪音,營造適合海豚生存環境。

pH值小於8 魚類難存活

pH值七為中性(純水),pH大於七是鹼性,pH小於七是酸性,未受污染的海水pH值約八到八.四之間,呈弱鹼性。周蓮香表示,根據文獻報導,海水pH值下降,可能會影響動物產生鈣化組織的能力,降低海域的生產力,另外生物毒性實驗顯示,虱目魚苗在pH值小於八的水體養殖時,會開始出現死亡現象,所以海水pH值大於八以上,對於海洋生物的活動及覓食較為有利。

工業局代表在會中表示,六輕工業區的廢水排放口海水pH值確實比較低,台塑公司應該盡速解決廢水問題以及船隻減速。

台塑:願正視、改善

台塑公司回應指出,已遵照環保署要求,廠區排放水放流前予以稀釋,規定酸鹼值需維持在七.六以上,海域現測得的酸鹼值約八到九;至於船隻進入麥寮港減速一事,台塑已要求船公司配合,但船隻航行速度過慢易搖晃,所以要求作業船隻在不影響安全前提下減速。

台塑指出,目前該份調查報告僅針對雲林一帶海域,全貌尚未出爐,研究團隊僅是就海域變化提醒台塑留意,還無法證明兩者間有必然關係,但對團隊建議,台塑都願意正視並改善。

環團:台塑關廠才能根治污染

環團:台塑關廠才能根治污染
2011-12-27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27/today-life9-2.htm

〔記者陳燦坤、劉力仁/綜合報導〕學術團隊公布相關研究報告,指六輕附近海域水質酸化、船隻噪音等問題,都會危及白海豚生存,台塑表示已依照建議改善,但長期關注白海豚生態的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張恒嘉認為,唯有六輕關廠,環境污染才能根治。

六輕鄰近海域 招潮蟹不見了

張恒嘉指出,六輕對生態衝擊是無庸置疑的,這份報告等同再次證明生態團體看法正確,除了白海豚,鄰近海域過去密密麻麻的招潮蟹現在竟然看不到,珍稀動物黃金鼠耳蝠的雲林棲地在海拔五十公尺以下林地,沿海的口湖、四湖都曾發現其蹤跡,台西、麥寮一帶卻沒有相關紀錄,足見污染危害正逐漸擴及其他物種。

張恒嘉表示,只有台塑承諾關廠才能改善,但迄今看不到這個可能性,從延攬中油要角進入經營團隊到擴廠,都說明台塑想繼續增加產能。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甘宸宜表示,這項研究清楚呈現白海豚棲地惡化,生存出現危機,但只針對雲林海域並不夠,一隻白海豚為了覓食,活動範圍可以長達一百多公里,其他地區也要研究累積資料,以展現台灣白海豚保育全貌,台塑六輕四期擴廠第六次環境差異分析要講清楚如何保育白海豚。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環團人士實際出海觀察白海豚,感覺到白海豚日漸消瘦,數量也有減少,環團想瞭解的不只是白海豚的數量有多少隻,還想要瞭解六輕排出的廢水到底有那些重金屬或有毒物質?白海豚覓食的魚類體內重金屬含量如何?因為這些因子不僅影響到當地海域的魚類生存及漁業,也間接影響到白海豚的生存。

六輕所在地 中華白海豚難活

六輕所在地 中華白海豚難活
2011/12/27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48240

作者:楊慧玉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國光石化案讓中華白海豚聲名大噪。經環保署強制要求,由台塑委託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周蓮香進行的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昨在環保署召開環評。調查顯示,六輕工業區所在的雲林北岸因酸度過高,白海豚無法棲息,出現次數甚低,恐與六輕廢水排放有關。

該研究主要針對雲林沿海中華白海豚近三年的生態做調查,包括空間分布、群體數量與組成、環境影響等。在分布區域部分,共目擊到白海豚一百一十八群次,雲林北岸只有三群次,其他則主要分布於雲林中南海域。環評委員決議要求台塑應針對此提出整體環境保育計畫、策略與具體方法,並納入台塑六輕四期擴建環評監督。

據研究顯示,雲林沿海的中華白海豚主要出現於酸鹼值較高的區域,覓食行為明顯受PH值降低而減少頻率。周蓮香表示,雖目前無法明確指出其因果關係,但據生物毒性實驗,虱目魚苗在PH值小於八時,開始有死亡現象,因此建議附近海域的PH值最好能在八以上。

工業局指出,既然海水的PH值會影響白海豚生存,未來台塑應更注意電廠排水的監測值,麥寮工業港船隻的進出、抽沙船航道疏濬等都以「不干擾」為考量。

可能是為了覓食,白海豚有時會往深海移動,有時會在溪口附近打轉、繞圈。據調查,最愛在新虎尾溪口覓食,其他如舊虎尾溪口、三條輪、箔子寮則兼具移動廊道與覓食區的功能;至於在新興工業區附近,則少見覓食行為。

周蓮香並建議,在不影響航行安全下,麥寮港進出船隻應減速至六節左右;抽砂船在進行疏濬或外海拋砂時,應加強監控與海豚活動的關係,作業過程應避免疏濬噪音、或拋砂產生的大量懸浮微粒對海豚造成影響。

周蓮香表示,白海豚以舊虎尾溪口與台子村兩處沿海密度最高。經比對發現,近三年雲林沿海累積目擊的白海豚有四十八隻,重複目擊率達百分之九十,即表示該區為其重要棲地;其中並有百分之四十八群次為母子對,則顯示該區為重要的生殖育幼地。而北岸則因酸鹼值較低,就算出現,也只是「移動旅行」為主。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則表示,調查單位應提供魚類重金屬含量,才能知道六輕的廢水中含有什麼,是否影響白海豚健康,而六輕也應該提出改善計畫。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雲林北海域水質酸 白海豚難棲

雲林北海域水質酸 白海豚難棲
1001226
中央社
http://www2.cna.com.tw/News/aALL/201112260102.aspx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6日電)台塑六輕四期擴建可能影響當地生態。環保署今天舉行白海豚生態調查審查會議,報告指出雲林北部海水PH值偏低、船隻噪音都可能影響白海豚棲息,因此要求台塑提出環境保護計劃。

環保署今天舉行「中華白海豚生態之調查研究計畫(雲林沿海)98~100年調查成果」專案小組審查會議,台塑關係企業針對六輕四期擴建環評報告,委託自然生態保育協會進行白海豚的生態調查。

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代表、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周蓮香報告時指出,在雲林沿海進行的海上調查共目擊118群次的白海豚,而白海豚主要分布在雲林中南海域,雲林麥寮港北堤以北只記錄到3群次,雲林南則超過100群次,雲林南目擊率最高,是重要熱區。

周蓮香表示,雲林沿海每年至少可目擊39隻白海豚個體,以年輕個體居多;海上調查也發現48%群次有母子對,而南海域目擊率高、母子對比例高,是重要育幼地和熱點棲地,北海域則罕見白海豚且以移動為主,海水PH值較低,也使白海豚覓食行為受影響而降低頻率。

環評委員則指出,調查既然透過水下聲學儀監測海豚活動,應進一步釐清水下噪音對白海豚通訊的干擾有多大,例如麥寮港船隻的速度、抽砂船進行航道疏濬或外海拋砂對白海豚的影響。

環評委員也表示,根據過去文獻發現,海水PH值下降時,對海洋生物幼年時期生長可能有不良影響,而雲林北海域的海水PH值偏低也影響白海豚的棲息和覓食;而海水PH值較低是否受到附近的麥寮工業區影響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與會的環團代表、彰化環保聯盟也指出,調查單位應提供魚類重金屬含量,才能知道六輕的廢水中含有什麼東西,而魚類重金屬也會影響白海豚健康,當地白海豚很瘦、外傷也很多,調查單位應進一步提供白海豚的健康度和體態等資料,而六輕也應該提出廢水減量計畫。

環評會議主席最後裁示,請開發單位提供補充資料外,也希望能提出白海豚復育或保育的整體環境保護計劃或策略,並納入台塑六輕四期擴建的環評監督。

白海豚調查 雲林估計50隻

白海豚調查 雲林估計50隻
2011/12/26
自由時報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584602&type=%E7%94%9F%E6%B4%BB


從梧棲觀光漁港搭船出海,即可看到白海豚蹤影。(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記者張菁雅翻攝)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台塑委託台大教授周蓮香進行雲林沿海白海豚調查,估計雲林沿海約有50隻左右,其中39隻為少年期至成年期,其他為嬰幼期,就地域分配,主要在雲林南邊海域,新虎尾溪口、舊虎尾溪口至三條崙沿海一帶。

環保署上午審查周蓮香研究團隊進行「中華白海豚生態之調查研究計畫」,研究團隊進行3年海上調查,共出海102趟,共6609公里距離,其中72趟目擊到白海豚。大致歸納出雲林縣北方海域濁水溪口一帶,白海豚比較罕見,研判跟該區域水質PH下降,影響覓食有關,比對2002至2004年進行研究,研判棲地利用狀況有可能改變。

周蓮香建議針對雲林北邊海域進行密切海洋監測,PH值達到8以上,適合海洋生物生存,麥寮港進出船隻減速到六節左右,減少噪音,營造適合海豚生存環境。

白海豚雲林現身 集中六輕以南

白海豚雲林現身 集中六輕以南
2011-12-26
公視中晝新聞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99136

根據台塑公司委託台大教授周蓮香、所做的最新調查發現,中華白海豚也在雲林海域出現,數量大約有39到42隻,集中在新虎尾溪河口以南的海域,因為那邊有許多白海豚愛吃的魚類。不過在六輕工業區以北卻不太看得到白海豚,推測可能是六輕的放流水造成海水PH值偏低,影響了覓食行為。

六輕工業區佔據了濁水溪口以南的海岸線,中華白海豚還會游到附近來嗎?根據台大教授周蓮香,這三年來的調查發現,雲林海域大概有到39隻到42隻白海豚出現,不過全都集中在六輕工業區以南,而雲林北邊海域很少出現白海豚來覓食,推測可能是工業區排放的廢水,讓海水的PH值降到8以下導致的。

遠離六輕工業區,中華白海豚出現的頻率就增加了,其中新虎尾溪口更是白海豚出現的熱區,因為這裡漁業資源相當豐富,都是牠們愛吃的食餌漁類,周蓮香更指出,這三四十隻族群,92%是屬於青少年期,也出現了媽媽帶著小孩的情況,每年至少出現了11到14對的母子檔。

不過相較於之前周蓮香團隊調查,發現全台有84到86隻中華白海豚,雲林海域的數量大約只有一半不到,明顯偏少,是不是受到台塑六輕工業區的設立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記者林靜梅 邱福財 台北報導。

六輕工業區廢水及船舶影響中華白海豚棲地生態

六輕工業區廢水及船舶影響中華白海豚棲地生態
2011-12-26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30503/132011122600851.html

【中廣新聞/翁千惠】

環署今天召開「台塑六輕四期擴建專案」審查會議,針對此擴建案對「白海豚棲地活動空間的影響」進行探討,研究團隊調查指出,雲林南部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熱點棲地,開發單位應對廢水排放及船舶噪音等加強監控,並對白海豚復育及保護計畫納入後續環評。

環保署對台塑六輕四期擴建環境影響變化今天召開「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計畫」專案審查會議,開發單位台塑公司委託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對白海豚的空間分布、移動模式及棲地利用進行3年的海上調查,了解六輕四期擴建對白海豚棲地活動空間的影響,探討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對棲地的關聯性與白海豚復育提出具體建議。

根據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六輕工業區以北所排放出來的廢流水不利於白海豚的生態,雲林麥寮北堤所紀錄到的海豚群次明顯較南側少,顯示雲林南部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熱點棲地,認為開發單位台塑公司應該針對廢水問題加強監測,周蓮香說,『PH值可能影響滿多的。所以我們建議最好附近水域、牠的棲地,PH值能維持在8以上。』

環評委員指出,水下環境如船舶水下的噪音對白海豚訓號的干擾及白海豚對抽砂船噪音的容忍量都會影響將來對船舶速度及數量的限制,附近海岸的PH值也會影響到白海豚覓食的漁業資源及生活喜好,經濟部工業局要求台塑公司應該盡速解決廢水問題以及船隻減速。

會議決定開發單位應就整體環境針對白海豚環境保護計畫納入後續環評辦理。

白海豚變少了!六輕擴建須提保育計畫

白海豚變少了!六輕擴建須提保育計畫
2011.12.2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04983.shtml


台大教授發表調查報告,顯示白海豚族群減少確與六輕有關。圖為今年8月環保團體帶著白海豚模型,到凱達格蘭大道抗議的畫面。報系資料照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海水酸度過高 白海豚減少

台大教授周蓮香上午發布一項雲林沿海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顯示,最近3年總共目擊到白海豚118群次,其中雲林北岸只有3群次,而雲林南岸則有106群次,而雲林北岸恰是六輕工業區所在,顯示六輕附近的海域因石化業廢水排放,導致酸度過高,使白海豚無法棲息而減少。

環保署環評委員會中午做出結論,強力要求台塑要送審六輕4.6期擴建計畫時,必須提出保育中華白海豚的計畫、策略與具體方法。

台大教授:海水PH值應8以上

周蓮香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建議雲林附近海域的PH值(酸鹼值)最好能達8以上,麥寮港出入船隻在不影響航行安全下,船隻減速至六節左右,抽砂船在進行疏濬或外海拋砂時,應加強監控與海豚活動的關係,作業過程應避免疏濬噪音、或拋砂產生的大量懸浮微粒對海豚造成影響。

台塑關係企業在送六輕四期擴建計畫時,曾被環保署強制要求進行雲林沿岸白海豚生態調查研究計畫,台塑因此委託周蓮香及中山大學教授陳孟仙進行研究。自97年迄今為期三年的海上調查,及去年開始的兩年水下聲學儀監測,總計102趟有效出海調查,總共目擊118群次白海豚,其中109群次屬有效目擊。

雲林中南岸 目擊率達9成

調查顯示,由麥寮港北堤以北的雲林北岸,只記錄到3群次,而白海豚出現群次最密集在麥寮港以南至台子村沿岸,以舊虎尾溪口與台子村兩處沿海密度最高。

周蓮香表示,經比對發現,近三年在雲林沿海累積目擊到的白海豚約有48隻,如再加上嬰幼海豚,每年約有50隻在雲林海岸活動,其中重覆目擊率約9成都在雲林中南岸,顯示白海豚可能因無法忍受北岸六輕排放水造的海水酸值過高,因此使白海豚多集在雲林中南海岸活動、覓食,而白海豚很少出現在雲林北岸,就算有出現,也只是以「移動旅行」為主。

同一研究也顯示,白海豚主要多離岸3公里內,且水深淺於15米的近岸水域活動,並在此一狹窄的淺水海域南北來往移動。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疑慮未除…鳥嘴潭人工湖 環評遭擋下

疑慮未除…鳥嘴潭人工湖 環評遭擋下
2011.12.1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785583.shtml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水利署為解決中部地區搶水大戰,擬在烏溪興建連續七座的鳥嘴潭人工湖,預計可填補南投彰化地區未來的公共給水缺口,減緩彰化地區地層下陷。但今天在環保署的環評初審會中,遭地方政府和環評委員強烈質疑,直指該工程不但會加重沿岸「風吹沙」,也可能加重烏溪汙染,萬一發生重大天災,七座人工湖可能潰壩,造成中部浩劫。

由於水利署的說明無法化解各界疑慮,環保署環評委員會決議全案「補件再審」。

鳥嘴潭人工湖位於烏溪上游,經濟部水利署表示,預計興建七座人工湖,整體滿水位時蓄水面積約127公頃、蓄水容量約1450萬噸,預計完工後可供應草屯地區每日約4萬噸、彰化地區每日約26萬噸,年供水量超過1億噸,並備援集集淨水場無法供水以及南投、名間的緊急之用,以因應因中科三、四期等科學園區開發案後,屢屢發生農民與科大廠搶水的問題。

環保署上午舉行環評初審時,水利署強調完工後可填補南投、彰化地區120年時的公共用水,減緩彰化地層下陷問題,但台中市、南投縣環保局都提出多項質疑;包括:1.水利署先前提出大度攔河堰計畫,已被環保署要求進入二階環評,至今還未有結果,又再推鳥嘴潭人工湖,兩計畫如同在烏溪取水,但烏溪根本無水可支援,且無法負荷。2烏溪沿岸冬季風吹沙嚴重,一旦該工程再開挖,加上土方帶來揚塵,恐造成沿岸整日風沙遮日,居民難以忍受。

官員並質疑,烏溪水質已屬中度汙染,上游驗出大腸桿菌、鉛、鎘含量,且中科三、四期等工業區排放水也排放烏溪,再加上人工湖工程,恐影響沿線民眾飲用水安全。

環評委員也強烈質疑,鳥嘴潭人工湖一連七座人工湖的設計世界少見,湖區也有車籠埔支斷層─隘寮斷層通過,且開挖深度約21米,與日月潭差不多,如果碰到如921、88之類的重大災害,恐形成連鎖效應,造成大災難。

也有委員表示,該水域有8科17種魚類,是否會對魚類造成危害,仍有疑慮;再者中華白海豚種類減少原因之一,正是烏溪出海口水量太少,開發案是否會影響白海豚生存必須評估。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台中綠色影展加映場:《白海豚要回家》紀錄片放映暨導演座談

《白海豚要回家 A Promised Home in the Sea》紀錄片放映 + 導演映後座談

主辦單位: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場地提供:國立台中圖書館

時間:12月18日(星期日)上午10:00-12:00
地點:國立台中圖書館10樓放映室(台中市北區精武路291之3號)

放映影片:
白海豚要回家 A Promised Home in the Sea
簡毓群/48min/中文發音/中文字幕/2011

中華白海豚早已存活在台灣西部海岸至少數千百萬年,不過直到2002年,台灣才正式證實牠們的存在。
長期的島嶼隔離使得台灣的中華白海豚逐漸演化出有別於亞洲其他各國的種群,但是因為人為長期的環境干擾及破壞,導致牠們族群面臨瀕臨絕種的困境,目前僅存七十多隻。
近年,歷經台灣公民運動的保育聲援,政府將劃設「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透過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甘宸宜及海洋生態攝影師林文集的保育行動,白海豚要回家,我們真的能夠給牠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嗎?>>預告搶先看

※ 座位有限,請盡早到場入座。
前20名到場觀影的朋友,我們還會送您白海豚明信片一套喔!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捐款徵信


為整合行政作業,自2011年12月起,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的捐款徵信將公布在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網站上,請按此瀏覽。

如有捐款徵信方面的問題,請洽秘書處 02-23825789。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當媽祖遇上媽祖魚 紀錄片見證環團甘苦

當媽祖遇上媽祖魚 紀錄片見證環團甘苦
2011.11.15
新頭殼 newtalk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19509



楊宗興/台北報導

今年初總統馬英九親自宣布停建國光石化,讓岌岌可危的中華白海豚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最近一部叫做《帶著白海豚去遶境》的紀錄片,就紀錄了那段反對國光石化運動的過程,片中呈現環保團體帶白海豚參與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點點滴滴。片中主角之一的白海豚保育志工陳秉亨表示,當初大家都沒參加過遶境,過程真的很辛苦,不過回想起來卻充滿美麗的回憶,也感謝媽祖有保佑,讓白海豚能持續生活在台灣西海岸。

陳秉亨今(15)日中午在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中表示,當初之所以想到這個參與遶境的點子,是因為白海豚俗稱「媽祖魚」,當時在反國光石化焦頭爛額之際,就想說如何能讓議題發酵,所以就有了參加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點子,也催生出《遶境》這部紀錄片。

為何會想把參加遶境拍成一部紀錄片?陳秉亨坦言,民間團體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就想說把整個過程拍攝下來,讓大家看見新聞3分鐘背後,環保團體每個人的努力過程,所以就一路拍攝,後來沒想到居然也剪了出來,甚至是發行,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媽祖魚保育聯盟秘書甘宸宜解釋,每年農曆3月中旬媽祖誕辰前夕,東北季風轉向使海面風平浪靜,成群結隊的白海豚就會在此時現身,漁民認為這些海豚是來幫媽祖祝壽的,所以就將白海豚取名「媽祖魚」,這就是漁民將自身生活與白海豚做連結的具體表現,所以其實保育白海豚離我們並不遙遠,而白海豚也真的離我們非常近。

甘宸宜指出,白海豚生活的水域離我們人類非常非常近,大概是水深10公尺以內的海岸邊。她說《遶境》片中的影像,除了有些是坐船出海去拍的特寫鏡頭,其他很多都是在陸地上拍的。民眾如果在台中火力發電廠出海口或雲林六輕附近,常常只要在堤岸邊望向海面,就能發現白海豚的蹤跡。

陳秉亨說,最辛苦的並非拍片本身,而是參與遶境的整個過程,一開始連製作保麗龍白海豚模型的5萬元都湊不到,後來這隻模型才完工、油漆還未乾透,就北上參與反國光抗爭,結束後隨即回南部準備參加遶境,而在遶境過程中,還遇到車子拋錨、模型遇水溶化的挑戰,眾多困境真的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他強調,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參與遶境這種宗教活動,所以經驗非常不足,也不知道媒體效果會如何。甘宸宜也說,那時候真的是沒經驗,常常跟不上遶境的活動節奏,但沒想到這個活動會持續下去,今年已經是第三年參加遶境,非常不容易。

陳秉亨坦言,從他2005年參與反國光石化的運動開始,「這次擋不住了」的念頭時常籠罩腦海,所以他那時候認為,就算擋不住,也應該把蓋石化廠這件事給談清楚,讓居民知道後果到底是什麼?也正是因為要讓民眾「看懂」、「聽懂」,所以後來才有「納美人」、「針灸銅人」這些淺顯易懂的方式,就是要和那些贊成開發的不實說法相抗衡。

甘宸宜說,希望大家透過《遶境》這部片,除了認識環保團體的辛苦,也要體認到,健康的白海豚代表健康的海洋,唯有健康的海洋才能孕育人類所需的各種資源,所以環保跟我們的距離近在咫尺,只要我們關心自家的餐桌、關心自己的健康、關心子孫的未來,都應該一起來參與保育白海豚、反對高汙染產業的行列。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珠江生蠔重汙染 含銅超標740倍

珠江生蠔重汙染 含銅超標740倍
2011-10-04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1/112011100400228.html

【藍孝威/綜合報導】

廣東街頭酒樓林立,提供老饕各式美味的生猛海鮮。但專家警告,珠三角漁港汙染嚴重,伶仃洋甲殼類、雙殼類、魚類和頭足類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汙染;尤其銅等重金屬,甚至達重度汙染水準,捕到的魚有臭油味,生蠔甚至被驗出銅超標七四○倍。

羊城晚報報導,二○一○年廣東海洋公報顯示,珠江八大入海口和榕江、深圳河、東江等主要入海河流,攜帶入海的石油烴、砷、重金屬等汙染物一○八萬噸,其中珠江排入海的汙染物占總量七成。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黃小平發現,廣東海產品中的棘頭梅童魚的鉻元素和鉛元素分別超標廿四倍和四十八倍,另一種主要經濟魚類長蛇鯔(俗稱狗母魚)的鉛元素超標五十三倍。市民經常食用的生蠔中,銅元素和鎘元素分別超標七四○倍和九十倍。

廣東海洋汙染嚴重,原因在於任意排放汙水,且政府稽查人力不足。一名環保官員說,當環境監測人員採樣時,化工廠就會開動汙水處理裝置,但等監測人員一走,裝置就關了;各縣雖蓋了生活汙水處理廠,卻沒鋪設汙水收集管線,因此流經廣東各大城市主要河川,依然發黑發臭。

隨著廣東近海水域不斷遭汙染,近海生態系統也連帶遭殃,不僅海底珊瑚大量死亡,海豚體內也富含石油烴。學者研究發現,大亞灣石珊瑚總覆蓋率,從一九八三年的七六%降到現在的二○%。此外,科學家還解剖了東莞、深圳、香港等地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屍體,發現海豚體內富含石油烴。專家推測,珠江口船舶漏油、海上鑽井平台事故,大量石油漏進海水之後汙染了魚蝦,海豚吃了受汙染的魚蝦,導致石油烴在體內大量累積。

廣東沿海受重金屬汙染,直接影響漁民生計,漁民抓不到魚只好另謀出路,原本繁榮的漁村,也逐漸沒落蕭條。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珠海現一白海豚屍體

珠海現一白海豚屍體
2011-09-17
香港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9/17/WY1109170002.htm


■ 白海豚疑死前受到碰撞導致內臟出血,死亡後被沖上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殿晶、張廣珍 珠海報道)珠海美麗灣附近的海灘上,近日發現一具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屍體。專家表示,海豚胸、腹腔均有明顯出血痕跡,疑死前受到碰撞導致內臟出血,死亡後被沖上岸。由於其腐爛嚴重且失去研究價值,相關部門對其採取就地掩埋措施。

該具白海豚屍體是當日早晨正在附近工作的環衛工人發現、隨後向有關部門反映的。現場看到,該具白海豚屍體的腐爛程度較重,內臟部分露出,表皮已經脫落,經過長時間暴曬後部分皮膚變紅甚至變黑。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趕赴現場,經調查,該白海豚身長約2.2米,重200多斤,可以確定為白海豚成年個體,死亡時間已有兩到三天。專家表示,由於這具白海豚屍體腐爛嚴重,研究意義不大,確切死因已很難查證。相關工作人員在海灘附近挖出近3米深的大坑將海豚就地安葬。

據悉,中華白海豚有「水上大熊貓」之稱,僅剩約1千頭。海事工程建造、漁業資源衰減、魚網纏繞、輪船螺旋槳重擊、水質污染等,都會造成白海豚的疾病、受傷甚至死亡。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看到白海豚 啊…變瘦了!

看到白海豚 啊…變瘦了!
2011-9-16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16/today-center13.htm


梧棲觀光漁港搭船出海,即可看到白海豚蹤影。(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記者張菁雅翻攝)

環團憂心棲地遭破壞

〔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為了解白海豚棲息環境,民進黨立委參選人林佳龍、議員楊典忠、吳敏濟與環保團體十五日從梧棲觀光漁港搭船出海,看到白海豚蹤影,但也發現白海豚明顯變瘦。林佳龍表示,白海豚因棲地環境遭破壞,數量逐年減少,呼籲林務局儘速將中西部近岸劃設為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

台灣媽祖魚聯盟表示,由於天候關係,接下來的海象不適合出海觀察白海豚,因此昨天是今年最後一次出海,除了世界聯合動物保護協會、惠來遺址協會、大台中發展協會等社團參加,也邀請關心白海豚的民代一起參與。

呼籲劃設中西部近岸

昨天看到幾群白海豚現蹤,不過,環保團體發現白海豚明顯變瘦,背鰭有凹陷情況,這是因為其棲息環境變得惡劣,以致覓食不易。林佳龍指出,白海豚幾年前還有一百多隻,現在不到八十隻,呼籲林務局儘速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禁止高污染產業及不當漁業行為。

台灣媽祖魚聯盟建議重要棲息環境劃設範圍為苗栗縣至台南市海岸近岸三浬、水深卅公尺以內,該聯盟指出,林務局的草案則把海岸分成四區,各區劃設範圍不一,未來執行會有問題。

另外,環保團體去年發起「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行動,要以信託方式買下海岸濕地,第一階段預定買下白海豚洄游廊道二百公頃,共有五萬人參與,今年再度發起認股活動,目標為八百公頃濕地,每股是一平方公尺一一九元。台灣媽祖魚聯盟十八日也將在彰化縣芳苑鄉普天宮舉辦白海豚盃路跑活動,呼籲民眾踴躍認股。

瀕危白海豚 營養不良滿身傷

瀕危白海豚 營養不良滿身傷
2011-09-16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0/112011091600306.html

【陳世宗/台中報導】

中華白海豚全省僅存約八十頭,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昨日展開今年度最後的白海豚觀察行程;執行祕書甘宸宜說,發現的十五到十六頭白海豚中,偏瘦且營養不良,三分之一身上有疤痕、背鰭少一塊,大肚溪出海口還有近岸底拖網漁船作業,權責單位應正視問題嚴重性。

保育聯盟指出,中華白海豚活躍於台灣西海岸,當地居民又稱為媽祖魚;經研究調查,主要集中在苗栗、台中、彰化與雲林近岸淺海出沒,雖然海豚全年在此,冬天因東北季風強烈較難發現牠們蹤跡。

中華白海豚似乎與附近海域族群不相往來,成為一分布受限獨立的小族群,造成的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受到大量網具漁業誤捕死亡,人類開發減少棲地,加上河川水文改變、汙染及食物減少等問題有關。

保育人士說,高密度商業捕魚及魚類生存環境被大量剝削,造成中華白海豚生存受到衝擊,保育團體積極展開搶救,期能大幅降低人類行為對牠們所產生的衝擊。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及夥伴團體昨天進行今年最後一船次白海豚觀察行程。甘宸宜表示,他們在海上約看到十五到十六頭白海豚,卻發現牠們都偏瘦、明顯營養不良,高達三分之一白海豚身上還有疤痕,背鰭少一塊等。

甘宸宜說,白海豚已瀕臨物種滅絕的危機!包括填海造陸的離島工業區、截斷水源的攔河堰,汙染水質如中科長期汙染,和漁民的誤捕等,讓中華白海豚面臨生存危機;政府應儘速公告西海岸是白海豚重要的棲息環境,並確實執法。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20110827陸地觀察紀錄by陳勇安

日期:8/27
觀察員:陳勇安、陳昭样
位置:鹿港工業區 E點至F點中間
可見度:佳
天氣:晴天
風:1級 西南
浪:小浪
浪幅:小波
滿潮時間:09:12 AM
低潮時間:15:40 PM
時間與事件
9:52 AM 抵達觀測點
9:55 AM 觀察開始有零稀水鳥點綴海面覓食,水面無發現作業船隻
10:00 AM 確定發現成年白海豚兩隻,似發現第三隻但不確定,約一分後左右開始影像紀錄(確認一分鐘影像中有拍到40秒的跳躍畫面)
10:12 AM 之後,等待無在躍出水面,轉點北上F點水道堤岸觀測並無再發現
10:30 AM 離開觀察點

這次能看見真的讓我感到覺得我和白海豚真的十分有緣分,這份愉悅的心情,讓我一時手足無錯,好在還是有錄到了跳躍影像,阿爸說有看到三隻但我還是不太確定,用一般相機錄下的影像不是很清晰,但還是能分辨出白海豚的身影,請再次幫忙確認,謝謝。



內容紀錄
發現者:陳昭祥
發現距離:1 m
方向:
最少:2
最多:3
最佳:
母子對:無


20110827陸地觀察紀錄by陳昭祥

日期:8/27
觀察員:陳昭祥、陳勇安
位置:崙尾水道F點
可見度:約五公里
天氣:晴
風:1級 西南
浪:小浪

浪幅:小坡
滿潮時間:09:12 AM

低潮時間:15:40 PM
時間與事件

早上兒子吵著要在南瑪督颱風來前,要到彰濱外海觀察因為這樣的時機,較容易預見白海豚的蹤跡。到達彰濱崙尾水道F點處為九點五十五分,起初出現在眼簾,有一晃點,不敢相信有這麼幸運可以在這麼平凡的地方看的到,沒有想到經過三分鐘光照下的清楚地看到白海豚、粉紅色跳耀的美麗身影,更意外的是,如比幸運再這麼短時間的等候,映入眼前清清楚楚,三隻可愛、迷人、粉紅漂亮熟悉身影活生生出現眼裡。既興奮又驚訝,在颱風前漲潮時,天時、地利、人和,完全具備了。這是一趟感動的發況之旅,期望往後還能再看到它的邂逅。



內容紀錄
發現者:陳昭祥
發現距離:1 m
方向:西方
最少:
最多:
最佳:3隻
母子對:無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中華白海豚 群嬉南澳海域 目擊者嘖嘖稱奇

中華白海豚 群嬉南澳海域 目擊者嘖嘖稱奇
2011年08月24日
中國經濟網
http://big5.ce.cn/xwzx/shgj/gdxw/201108/24/t20110824_22643807.shtml



深圳特區報汕頭8月23日電(記者吳緒山 通訊員李栩) 汕頭市南澳海域近日出現難得一見的場景,多群海豚在此嬉戲玩水,讓目擊者嘖嘖稱奇。經專家初步鑒定,這些三五成群的海豚是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我國海洋鯨豚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瀕危動物。

海豚在南澳島有一個歷史傳說:相傳南宋末期,末路宋帝逃至南澳島時,途中遇風翻船,君臣沉入大海。幸好被一群海豚救出海面,宋帝遂封海豚為“義魚”,並授與“綾網纏不住,釣鉤釣不起”特權。現實中,南澳島漁民在海上捕魚,遇到海豚時往往避開,形成不捕“義魚”的習俗。

中華白海豚為中國特有,素有“海洋環境探測精靈”的稱謂。近年來,汕頭南澳島大力發展以生態養殖、旅遊、風力發電為龍頭的生態經濟,杜絕污染項目上島,海島周邊海域水質日益改善,野生動物紛紛在此安家落戶。多樣性的海洋生物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海豚來此索餌繁殖。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活動取消】2011台灣白海豚陸地觀察志工暨解說員培訓營(台中梯次)

由於召募人數不足,本次培訓營活動取消。
已繳費的夥伴我們將與您聯絡退費事宜,請留意您的電子信箱。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也請各位朋友繼續支持媽祖魚保育行動。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秘書處 敬啟


2011台灣白海豚陸地觀察志工暨解說員培訓營(台中梯次)
簡章下載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主辦單位:台灣永續聯盟
承辦單位: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協辦單位:福興社區發展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即使國光石化開發案暫歇,台灣白海豚卻還未脫離瀕臨滅絕的危勢,
我們需要凝聚更多力量、播灑更多的保育種籽,
用熱情、知識、行動一同守護白海豚與摯愛的家園!

時間:2011年8月27日、28日(週末)
地點:福興社區活動中心(台中市沙鹿區鎮南路二段299巷36號/青山公園旁 ● 地圖

招募對象及名額
● 年滿18歲,關心物種/棲地保育及台灣自然環境。
● 願意認識民間環保組織,並協助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或基礎科學調查。
● 35名(贈送白海豚繪本、玻璃杯、紙藝品、明信片及風車)

培訓費用
一般身分2,000元;學生1,500元(費用含保證金1,000元,完成課程及任務後可申請退費)

報名方式
請於8月22日(星期一)採用網路報名,收到確認受理通知後,再於三日內完成轉帳。。

繳款資訊
郵局代碼:700(匯款完成後請告知戶名)
戶名: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帳號:0081038-0396277

課程表


講師簡介
林愛龍(荒野保護協會海洋保育部專員)
王緒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資深講師)
甘宸宜(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
施月英(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
張恒嘉(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
簡毓群(生態紀錄片工作者、《白海豚之歌》導演)
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部主任)

志工服勤任務
1. 蒐集十位濕地認股人名單(不含志工本人,每人至少認一股)
2. 指定地點陸地觀察二次(每次2小時,共4小時)並繳交二份觀察紀錄
※ 全程參與培訓課程並達成以上任一項任務後,將獲頒證書並申請保證金退費。
※ 「濕地認股人」任務可參考『全民來認股‧守護濁水溪』網站;「陸地觀察」任務可參考『白海豚陸地觀察範例』。
※ 詳細內容將於培訓營進行時說明。


注意事項
1. 本活動住宿需自理。
2. 本活動鼓勵共乘,如你將開車前來並願意提供同路夥伴搭乘,請告訴我們;也歡迎有共乘需求的夥伴踴躍申請。
3. 本活動不提供拋棄式餐具,請自備餐具。
4. 海上觀察將搭乘漁船出海,易暈船的夥伴請自備暈船藥。
5. 戶外課程進行間請注意自身安全,並留意防曬及補充飲水。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 國道一號
由台中港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往沙鹿方向,行經台中港路、中棲路至靜宜大學前左轉英才路,到底見7-11便利商店,進入旁邊小巷,見青山公園即達。
● 國道三號
北上:由龍井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沿中興路往龍井方向行駛,於屏西路路右轉,再接鎮南路,至鎮南路與英才路交叉口上的7-11便利商店後,進入旁邊小巷(即299巷),見青山公園即達。
南下:由沙鹿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沿明德路往沙鹿方向行駛,於中棲路左轉往台中方向行駛至英才路右轉,到底見7-11便利商店,進入旁邊小巷,見青山公園即達。
● 台一線(沙田路)
北上:沙田路右轉中興路,再左轉接屏西路、鎮南路,至鎮南路與英才路交叉口上的7-11便利商店後,進入旁邊小巷(即299巷),見青山公園即達。
南下:沙田路左轉中棲路往台中方向行駛,到底見7-11便利商店,進入旁邊小巷,見青山公園即達。
大眾運輸
可搭乘巨業公車至靜宜大學下車,沿英才路直行到底,見7-11便利商店後,旁側巷子即為299巷,沿巷行數分鐘即達(活動中心在青山公園旁)。

活動洽詢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twsousa@gmail.com 或 甘小姐 0928-926180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04-7764467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嶺南寫真:在南澳觀看中華白海豚群嬉

嶺南寫真:在南澳觀看中華白海豚群嬉
2011年08月20日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ravel/2011-08/20/c_121886119.htm

粵東南澳市民18日再次在海面上發現了數量眾多、體型碩大的中華白海豚。與以往出現的白海豚相比,此次記者拍到的海豚大部分是通體雪白色的成年海豚,且伴有灰黑色的幼海豚。

素有“海洋環境探測精靈”之稱的中華白海豚是中國特產動物,為熱帶、亞熱帶近岸性海豚,棲息內海港灣及河口,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沿海。

當天上午10時許,一名楊姓司機在南澳環島公路“田仔”景點無意間發現海面上時常有白色的浪花濺起,後來發現是三群白色的“大魚”在海裏嬉戲。好奇心讓他停車觀看,一看竟是經常聽到、但未曾看到的白色海豚。這幾群海豚三五成群,體形碩大,估計多為成年海豚。

“烏鵝白鵝,從有掠到無。”這是流傳于海島的一句民間俗話。“烏鵝”即黑海豚,“白鵝”即白海豚。相傳南宋末代宋少帝逃至南澳島時,途中遇風翻船,君臣沉入大海。幸好被一群海豚救出海面。宋少帝遂封海豚為“義魚”,並授予“綾網纏不住,釣鉤釣不起”的特權。自此,南澳漁民在海上捕魚,遇到海豚,往往避開。

近年來,南澳縣大力發展以生態養殖、風力發電、生態旅遊為龍頭的生態經濟,杜絕有污染、用水量大和水土流失的經濟項目上島,使海島周邊海域水質日益改善。

南澳島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聯合國項目東山—南澳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示范區、烏嶼國際候鳥保護區、中國國家級南澎列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相繼落戶南澳,為海島的野生動植物安家落戶創造了良好環境條件。

據了解,目前棲息在南澳海域的1300多種海洋生物中,有魚類700多種、貝類400多種、蝦蟹類100多種、海藻類近100種。(李怡青 陳妍 李栩)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白海豚棲息環境 最快年底設立

白海豚棲息環境 最快年底設立
20110814
公視晚間新聞

白海豚有家啦最快年底設保育區

白海豚有家啦最快年底設保育區
2011-08-14
中國時報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081400045.html

侯俐安/台北報導


這趟沒白游▲針對馬總統曾說台灣有白海豚,讓他很感動等言論,動保團體昨在台北賓館前召開記者會,批馬政府「感動救不了白海豚」。動保人士扛白海豚玩偶橫越總統府,表達他們的不滿!(實習記者方豐業攝)

「帶著微笑的白海豚瘦了、鰭也破了。」昨日上午動物保育團體帶著受傷白海豚照片,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陳情,要求政府加速公告畫設白海豚保育區。林務局回應「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已通過畫設,最快年底前公告。

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的白海豚,二○○八年僅剩七十多隻。動物保育團體十二日前往台中梧棲出港,意外遇見廿隻白海豚圍繞船隻,捕捉到難得畫面。

然而,畫面中的白海豚瘦得整條背鰭突出,兩旁背肉凹陷下去;一隻亞成豚身上,長約卅公分傷口,規則地突出一根根金屬針頭;粉紅色的白海豚,背鰭更缺了一角。

動物保育團體要求,營建署、林務局、漁業署應該召開跨部會會議,畫定西岸離岸三浬、水深十五至廿五公尺海域為白海豚保育區,確實改善棲地破壞與消失、水與空氣汙染、水下噪音、漁具誤纏及淡水注入減少等五大威脅。

此外,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也批評,十二日環團出海目睹兩艘漁船違法使用底拖網,「《漁業法》禁止三海浬內使用底拖網廿年,但海巡負責取締、地方政府懲處落實不周,讓抓而不罰層出不窮,底拖網仍在破壞海洋生態。」

林務局推廣科長夏榮生回應,今年五月十一日野生動物諮詢委員會已通過畫設「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北起苗栗縣龍鳳港、南至外嘉義縣外傘頂洲燈塔,西部界線則由海岸基線起向西一至三浬不等,總面積約六.五萬公頃,目前正與漁民及漁會溝通,研擬配套措施,最快年底前公告。

漁業署長沙志一則說,每年約有六、七十件漁民違法使用底拖網遭罰,海巡署如有明確採證,地方政府不能不罰。

白海豚瀕絕種3週年 又傷又餓

白海豚瀕絕種3週年 又傷又餓
2011.08.14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525138.shtml

記者曾雅玲/即時報導



保育團體13日出示白海豚背鰭受傷、瘦到皮包骨,與被漁網纏住擱淺致死的白海豚照片,呼籲政府劃設水深15到25公尺海域作白海豚保育區。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已劃設離岸3海浬為白海豚重要棲地,但保育區水深待研議。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台灣西海岸的白海豚列為「嚴重瀕臨絕種」等級屆滿3年,環團帶著2公尺的海豚模型到凱道抗議,要求劃設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制裁底拖漁船、並跨部會議處理白海豚棲地破壞與漁具誤纏等議題。

農委會2009年3月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白海豚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估計全台僅有75到100隻白海豚。

林務局表示,今年2月已完成「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規劃,範圍北起苗栗縣龍鳳港,南至外嘉義縣外傘頂洲燈塔,並自海岸基線向西拓展1到3浬,總面積約6萬580公頃。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搶救白海豚!保育人士籲盡速成立保育區

搶救白海豚! 保育人士籲盡速成立保育區
2011年8月13日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8/13/91-2735084.htm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面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生活環境嚴晙,讓保育人士相當憂心。(圖/本報資料照)

「救救白海豚!」一群保育人士在台灣白海豚被列為「極度瀕危」滿3年的今(13)日,走上了凱道,大聲疾呼「搶救白海豚」,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夠趕緊成立保育區,讓面臨絕種的白海豚得以有個安家之所。

台灣白海豚看來可愛善良,然而你知道若人類再不好好保護的話,它們則隨時有面臨絕種之虞,或許再也見不著其蹤影。2008年時,台灣白海豚因僅存七、八十隻,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的生物,至今3年下來,因部份違規漁船拖網捕魚,讓白海豚不時被網具纏住,甚或無食物可吃,種種人為因素破壞,白海豚的生存環境依然嚴峻。

保育人士昨(12)日又拍到白海豚瘦到皮包骨的慘不忍睹模樣,讓人相當不忍,也因此,在台灣白海豚被列為「極度瀕危」生物3年的今天,保育人士走上凱道,希望漁業署能夠盡快展開跨部會會議,設立白海豚保育區,以實際行動救援白海豚。

至於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署長沙志一則表示,法令規定漁船捕魚時,離岸3浬禁用底拖網,這方面海巡署也將強查緝,若發現違規漁船則予以開發,至於設立保育區,漁業署不排除此一想法,不過還是需要了解漁民作業狀況,一併作全盤考量。

白海豚面臨生存危機 環團籲設保育區

白海豚面臨生存危機 環團籲設保育區 收聽
2011/8/13
中央廣播電台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12410&id=5&id2=1

撰稿‧編輯:鍾錦隆


2008年台灣只剩70、80隻台灣白海豚,被列「極度瀕危」。上圖為2009年撈到被漁網纏住而死的白海豚遺體,胃裡沒任何食物;下圖為12日拍到的白海豚骨瘦如柴。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等數個保育及環保團體在總統府前,出示3年前即列「極度瀕危」的台灣白海豚骨瘦如柴照片,呼籲總統,感動救不了牠們,設保育區才有用。

搶救白海豚大作戰!環保團體今天(13日)在總統府前陳情,呼籲政府重視白海豚瀕臨絕種的危機,要求設立保育專區,給予白海豚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對於環保人士的呼籲,漁業署表示,不排除設立保育專區,但要先對相關法令進行了解。

環保團體出示12日才拍到的台灣白海豚照片,骨瘦如柴,環保團體擔心白海豚營養不良,呼籲政府設立保育專區,搶救白海豚。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說:『(原音)至少在15公尺到20公尺水深範圍內,都應該劃為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如果這個都不做的話,台灣的白海豚未來只有在照片,在百科全書,在博物館裡面才看得到。』

環保團體指出,根據2008年調查,台灣白海豚只剩下70、80隻,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並且將它列為嚴重面臨絕種危機的保育動物。

對於保育人士的呼籲,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不排除設立保育區,但要先了解漁民作業時間,以便做全盤考量與調整。

沙志一並且表示,漁業署已經規定離岸3浬禁用底拖網,海巡署同時加強查緝、開罰,希望有效保護白海豚等保育動物。

擴大白海豚保育區 需再研議

擴大白海豚保育區 需再研議
2011/08/13
中央社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08130162&pType0=aEDU&pTypeSel=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3日電)保育團體呼籲劃設水深15到25公尺海域為台灣白海豚保育區。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說,已劃設離岸3海浬為其重要棲息環境,但要確立保育海域都達該深度,需再研議。

台灣白海豚列極度瀕危滿3年,但保育團體出海拍到成魚普遍瘦到背脊凸出,2009年還發現過胃裡沒有食物、被漁網纏住而死的白海豚遺體,呼籲確實劃設15到 25公尺深海域為保育區,搶救白海豚。

楊宏志說,100年2月15日完成「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規劃,範圍北起苗栗縣龍鳳港,南至外嘉義縣外傘頂洲燈塔,西部界線則由海岸基線起向西 1到3浬不等,總面積約6萬5800公頃,100年5月11日,提經野生動物諮詢委員會審議通過。

他並說,為能落實保育機制,農委會在通過規劃後,也密切與當地漁民及漁會溝通,希望促使漁民認同。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說,離岸3浬的海域,各地水深不同,以彰化為例,根本不及白海豚生存的15到25公尺深海域,劃設的保育區並不能保育海豚,但照保育團體所提劃設,農委會似乎又會擔心危及漁民作業。

他並說,白海豚是海域生態健康與否的指標,白海豚已經飽受生存威脅,表示台灣西海岸20、30年來,已深受西岸工業污染;而且只剩70、80隻,其實也吃不了多少魚;現在海域沒魚是警訊,不應讓保育白海豚與漁民變成對立關係。

對此,楊宏志表示,漁民看的是當下,保育團體看的是未來、永續,這部份還要繼續溝通,也可以建立平台讓保育團體與漁民座談、交流,相信再過10年,台灣社會與生態都會更美好。

至於會不會擴大保育區劃設?他說,將再召開會議討論,但會擴大或是減少,都還不知道。

環團赴凱道 籲設"白海豚保育區"

環團赴凱道 籲設"白海豚保育區"
2011-08-13
公共電視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88095



昨天環保團體從台中港出海勘查,發現了二十多隻中華白海豚的美麗身影,但是也發現,很多白海豚瘦到背脊的肉都凹陷了,情況很不好,環保團體今天在總統府前的凱道,秀出白海豚今昔對比的照片,呼籲政府應該設"白海豚保育區"。

包括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等多個團體指出,,目前西部沿海的白海豚數量,恐怕剩下不到80隻,儘管兩年多前,政府已經公告,將白海豚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但白海豚棲地遭到破壞的問題,依舊嚴重,要求政府劃定西部離岸3海浬、水深15到25公尺的海域,作為保育區,對此漁業署表示,不排除設置保育區,但還是要先了解漁民的作業時間,才不會引發漁民反彈。

搶救白海豚 保育團體凱道抗議

搶救白海豚 保育團體凱道抗議
2011/08/13
民視新聞
http://news.ftv.com.tw/?sno=2011813P03M1&type=Class



13日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中華白海豚列入極度瀕危物種滿3週年的日子,不滿馬政府遲遲沒有落實保育承諾,保育團體上午再度走上凱達格蘭大道抗議,要馬總統正視白海豚的生存問題。

扛著白海豚大模型,動保團體再度走上凱道,因為白海豚並沒有因為國光石化停建,解除滅絕危機,動保團體秀出7月捕捉到的白海豚模樣,像這樣背鰭凹陷、營養不良的比比皆是,更誇張的是這隻擱淺的白海豚瘦到連皮都垮了下來。

看到白海豚族群因為環境被破壞,加上不當的漁業活動,使得他們遍體麟傷,台灣的白海豚現在已經剩下不到80隻,向馬總統喊話,保育團體要政府正視白海豚的生存問題,否則不排除繼續走上街頭。

環團籲加強白海豚保育

環團籲加強白海豚保育
2011.08.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6524213.shtml
2011.08.13 12:35 pm

記者劉開元/即時報導

「白海豚變瘦了,身上傷痕也變多了」,環保團體今天上午到總統府前陳情,出示最新拍攝的照片顯示,在台灣沿海的中華白海豚身形凹陷,身上有多處傷痕。環團認為,主要是因白海豚遭到五大生存威脅:棲地破壞與消失、汙染、噪音、漁具誤纏、淡水注入減少,營養不夠才會如此。因此要求政府,加速公告畫設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

漁業署不排除設保育區救白海豚

漁業署不排除設保育區救白海豚
2011/08/13
中央社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08130090&pType0=aFE&pTypeSel=0

(中央記者楊淑閔台北13日電)被列「極度濱危」滿 3 年的台灣白海豚,昨天被拍到瘦得背脊凸出,保育界疾呼設保育區搶救。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不排除此作為,但要先了解漁民作業時間,以利全盤考量與調整。

2008年,台灣白海豚僅剩70、80隻,並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極度瀕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生物。隔年2009年,被撈到遭漁網纏繞而死的台灣白海豚胃裡,竟沒有任何食物;昨天保育界又拍到白海豚已瘦到背脊凸出,感到憂心忡忡。

台灣白海豚被列極度瀕危滿3年的今天,保育界上凱道,呼籲總統除了年初收到小朋友所寫救救白海豚的明信片而感動外,應開跨部會會議劃設保育區,以實際行動救白海豚。

保育界並說,離岸3浬禁用底拖網捕魚,但白海豚還是被漁具纏住,也沒食物可吃,質疑執法不力。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已規定離岸3浬禁用底拖網,海巡署有在查緝、開罰,每年約50、60件。

但他也說,海巡署開罰的是部分違規漁船,無法抓到所有違法作業漁船,海巡署應有報案專線,希望所有民眾報案,合力抓違法作業漁船。

他並說,漁業署不反對設保育區,但林務局主管保育,而漁業署要先了解漁民作業時間與捕魚方法,一旦劃設時,才能配合調整。

農委會林務局新任發言人楊宏志則表示,正在了解國際組織對台灣白海豚生存情況所做調查資料,他個人也很希望能做調查,只是目前要先了解一旦要劃設保育區,相關作業方式為何。

親眼見白海豚 旅遊達人感動

親眼見白海豚 旅遊達人感動
2011-8-13
新唐人電視
http://www.ntdtv.com/xtr/b5/2011/08/13/atext573508.html.-親眼見白海豚-旅遊達人感動.html



【新唐人2011年8月13日訊】曾經到過一百多個國家的旅遊達人眭(念許)澔平,12號清晨跟著環保團體與企業人士,從臺中梧棲港出海觀看為數大約剩下70只的的中華白海豚,但是卻剛好看到有漁船在海岸邊違法捕魚,環團呼籲政府積極作為,保護這些珍貴的白海豚。

20只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大肚溪出海口,這裡距離臺中火力發電廠大約只有3海浬,水深六七米的的海域,親眼見到白海豚,讓旅遊達人眭皓平直說很感動。

旅遊達人眭澔平:「那麼我們看到剛才有粉紅色的,有灰色的,有白色的,真的很感動,那麼這種是無法用金錢來換取,那麼真的是應該,讓大家都能夠把這個美傳播出去,而且讓牠們永久生存在我們一起共同所愛的寶島。」

不過在現場,竟然發現有違法捕魚漁船在進行補撈, 造成白海豚傷痕纍纍,環團人士痛心。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早上又看到底拖網,就是在違法,在三海浬裡面底拖,又看了更難過,海豚都這麼受傷了,然後我們看不到政府沒有積極在做,追查這些違法的底拖網。」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甘宸宜:「今天剛好也看到也遇到上次的同一只的海豚,就是身上帶著傷痕的一只,比較老年的海豚,那其實你也可以看到,背鰭上是,牠的背鰭的肉是凹陷的,那表示牠是營養不良,就是說台灣的西海岸的漁業的資源是不夠牠吃。」

旅遊達人眭澔平:「希望這個三海浬,之內就是離海邊的這個海岸的一公里之內,都不要設置任何的流刺網,和定置網。」

環保聯盟表示,13號週六上午,將邀集關心環保的民眾到總統府陳情,要求救救台灣的漁業資源,保護這些珍貴的中華白海豚。

新唐人亞太電視葉錫鴻台灣彰化報導。

白海豚瀕危 環團籲設保育區

白海豚瀕危 環團籲設保育區
2011/08/13
中央社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WebNews_Detail.aspx?Type=FirstNews&ID=201108130023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3日電)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等數個保育及環保團體今天在總統府前凱道上,秀出3年前就被列入「極度瀕危」的台灣白海豚骨瘦如柴照片,強調只是感動救不了牠們,呼籲劃設保育區才有用。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等數個保育及環保團體在總統府前,
出示3年前即列「極度瀕危」的台灣白海豚骨瘦如柴照片,
呼籲總統,感動救不了牠們,設保育區才有用。(中央社記者楊淑閔攝 100年8月13日)


台灣媽祖魚(台灣白海豚)保育聯盟今天與環保團體,在總統府前凱道上舉辦「『感動』救不了白海豚,『行動』才可以!」記者會。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秘書甘宸宜出示多張白海豚原本健康與近年骨瘦如柴的對比照片。她說,2009年曾撈到一隻被漁網纏住的白海豚,遺體上除有傷疤,獸醫並說,「牠的肚子裡沒有任何食物」。

現場還有一張昨天才拍到的白海豚照片,正在游動的牠,瘦得一整條背鰭突出,兩旁背肉都凹陷下去。她憂心的說,「白海豚恐怕有普遍營養不良情況…。」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辦人文魯彬說,2002年證實台灣白海豚是需要保育的特有生物;2008年發現僅剩70、80隻,並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極度瀕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意指已岌岌可危,再進級就絕種。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指出,台灣白海豚被列入極度瀕危已滿3年,保育界曾為保育白海豚,向總統馬英九陳情,但馬總統知道香港有白海豚,卻不知台灣有特有的台灣白海豚,政府願意花錢為貓熊蓋館,至今卻不能劃設水深15到25公尺的白海豚生存水域為保育區,讓人不解。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保育專員林愛龍說,政府僅於民國88年公告離岸3浬海域禁用底拖網捕魚,但沒有開罰,因此仍可見漁船以此方式捕魚,白海豚生活在15到25公尺深,也纏到網,且因人類濫捕,沒有食物可吃。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補充,或許有人以為國光石化不蓋,白海豚就沒有生存威脅;但非如此,不只大惡要除,小惡也要一一解決,才能救白海豚,包含六輕污水排入海域、濁水溪上蓋太多水庫,讓海域缺乏淡水流入稀釋受污染的水,沒了挾帶土壤養分的淡水注入,也使海域沒有營養等問題都還存在。

上述保育及環保團體表示,馬總統今年初收到數十位小朋友寫滿「救救白海豚」的明信片時曾說,「很感動」,但是感動救不了白海豚。

他們希望馬總統能邀集經濟部、內政部營建署、農委會林務局與漁業署召開跨部會會議,劃定西岸離岸3浬、水深15到25公尺海域為台灣白海豚保育區,確實改善棲地破壞與消失、污染、水下噪音、漁具誤纏及淡水入注減少等威脅,才能救白海豚。

環團報告馬總統:感動救不了白海豚

環團報告馬總統:感動救不了白海豚
2011/8/13
鳳凰報導
http://phoenet.tw/Newsletter/Comment.aspx?Iinfo=5&iNumber=2650

〔鳳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目前估計只剩70隻的中華白海豚,現在生活得可好?

今年年初數十位小朋友將寫滿「救救白海豚」的明信片送至總統府,希望馬英九總統能讓白海豚繼續健康快樂地活下去,收到明信片的總統直呼非常感動。但是,環保團體今日上午齊聚總統府前,他們要告訴馬總統,「政府的保育作為與進度,實在令人憂心」。


環保團體今日上午在總統府前為白海豚生存環境向馬英九總統請命。(歸鴻亭攝影)

台灣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小朋友將「救救白海豚」的明信片送至總統府,馬總統非常感動,感動救不了白海豚,而是要採取行動和關注,否則這樣是救不了僅剩不到一百頭的白海豚。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會長文魯彬指出,幫助白海豚生存對台灣的國際形象會有幫助,他希望馬先生能重視環團的期望,趕快採取行動保護這些瀕危野生動物。


左為台灣綠黨發言人潘翰聲,右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會長文魯彬。(歸鴻亭攝影)

彰化環保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認為,去年進總統府向馬總統報告白海豚現況,馬總統竟然不知道台灣有白海豚,同意在政府保育政策上努力,但到現在沒有劇體進展;台灣願意幫大熊貓蓋好幾億的貓熊館,但對白海豚卻如此吝嗇。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保育專員林愛龍強調,三海浬內違法作業的底拖流刺網一直在傷害白海豚;昨天環團自梧棲港啟航探訪白海豚,近距離看見部分白海豚背鰭有明顯凹陷缺角,身上可見深色傷痕,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CUN)將台灣西部沿海數量不到一百隻的白海豚列為「嚴重瀕臨絕種(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卻看見違規的底拖網漁船仍在破壞海洋生態傷害白海豚。


環保團體成員扛著白海豚過凱達格蘭大道向總統府前進遞送陳情書。(歸鴻亭攝影)

環團今日並進入總統遞送陳情書,主要訴求包括盡速劃設公告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正視及處理不當漁法的問題與重啟跨部會議處理棲地破壞與消失、水與空氣汙染、水下噪音、漁具誤纏以及淡水注入減少等五大威脅議題,唯有加快保育腳步,才能讓白海豚免於滅絕危機。

這項行動是由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永續聯盟發起。

底拖網捕魚 白海豚背鰭缺角

底拖網捕魚 白海豚背鰭缺角
2011/08/13
華視新聞
http://news.cts.com.tw/udn/general/201108/201108130800127.html

記者曾雅玲/台中報導



「我們被白海豚包圍了!」從台中梧棲搭船出港,得夠幸運才能響起這聲驚呼!但當近距離看見部分白海豚背鰭有明顯凹陷缺角,從相機望遠鏡頭看見牠們身上歷歷可見深色傷痕時,整船瞬間靜默。

二○○八年八月十三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CUN)將台灣西部沿海數量不到一百隻的白海豚列為「嚴重瀕臨絕種(CR)」等級;現卻看見白海豚「傷兵」越來越多,讓環保團體直搖頭,明天上午要北上凱達格蘭大道,抗議政府漠視白海豚及放任近海漁業底拖漁船橫行海域。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甘宸宜說,國光石化雖終止彰化設廠計畫,但不少近海漁船仍違法用底拖網捕魚,使得許多白海豚像翻找剩便當吃,卻不慎被橡皮筋套頭亡命的貓狗一樣,被漁網套住、割傷背鰭。甘宸宜說,近來出海探訪好幾隻年老的白海豚,瘦到「看得見脊椎骨形狀」。

昨天上午環團自梧棲港啟航探訪白海豚,出港不到一小時,就發現兩艘小型漁船違法操作底拖網,立即以無線電向海巡隊報案;海巡隊馬上出動巡防艇找到漁船,但漁船看到海巡船就收網,海巡船最後只能口頭規勸。

海巡署也要求環團提供違規漁船的海上影像,以進一步「確定底拖時離岸距離」。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批評,被「約談撤案」與後續處理事宜,顯示「海巡負責取締、地方政府負責懲處」的模式行不通;「抓而不罰」層出不窮,違規的底拖網漁船仍在破壞海洋生態。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環團出海 遇見20多隻中華白海豚

環團出海 遇見20多隻中華白海豚
20110812
公視晚間新聞


在一陣驚呼聲中,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現身。灰黑的幼年豚,淡灰斑點的少年豚,還有粉紅白色的成年豚,兩兩成對,不斷的從水中冒出。

粉紅色的母豚帶著灰黑的幼豚,動作一致,牠們是典型的母子對,另一頭,躍出海面的少年豚,則是奮力的往前游。算一算,一個半小時內,出現的海豚數量,高達二十多隻。研究人員忙著記錄中華白海豚的現況。

在禁止拖網捕撈的海域,發現違法捕撈的漁船,它是中華白海豚生態最大的威脅來源。

中華白海豚分佈的區域,最北在苗栗、新竹交界,最南到曾文溪口,洄游範圍不超過3浬,距離海底深度不超過7米,在海洋生物中算是有懼高症,台灣沿海棲地生存條件再差,也無法越過海峽中線,研究人員觀察到,壯年海豚身上多半有傷,而且普遍偏瘦,找不到東西可以吃。

沿著台灣的西岸往北行,白海豚就在火力發電廠排水口附近洄游、沿途盡是密集的工廠,中華白海豚在台灣已經賸下八十多隻,每年以一頭的數量減少中,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中,牠是極度瀕危滅絕的物種,棲地被破壞,陸地攔水讓河口淡水注入減少,水污染再加上漁船漁具的誤傷,讓白海豚的處境更加艱難,生態保育人士沈痛呼籲,政府再不出手相救,中華白海豚這個美麗的物種,將會在十年內,消失在台灣的海濱。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新聞稿】報告馬總統:「感動」救不了白海豚,「行動」才可以!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報告馬總統:「感動」救不了白海豚,「行動」才可以!
新聞稿

今年年初數十位小朋友將寫滿「救救白海豚」的明信片送至總統府,希望馬英九總統能讓白海豚繼續健康快樂地活下去,收到明信片的總統直呼非常感動。然而,在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台灣白海豚列入「極度瀕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滿三周年的今天,民間團體檢視政府作為,對於白海豚保育進度之緩慢感到十分憂心。

3年前的今天,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發表保育紅皮書,將台灣白海豚族群列入「極度瀕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再往上一級就是絕種,族群存亡岌岌可危。2008年1月民間團體首次向行政院陳情,要求劃設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及處理五大威脅議題(棲地破壞與消失、汙染、水下噪音、漁具誤纏及淡水注入減少),但是直到現在,重要棲息環境的公告仍停留在紙上規劃,而五大威脅議題更因跨部會協商會議停擺不了了之。相對於白海豚族群凋零之迅速,政府的保育腳步實在太慢了!

因此,今天早上民間團體直接到總統府前喊話,呼籲總統在感動之餘,更應該付諸實際行動,要求相關單位加快保育動作,才能讓白海豚免於滅絕危機,否則光靠感動是救不了白海豚的!

民間團體主要訴求有三:
(1) 加速劃設公告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
(2) 正視及處理不當漁法的問題;
(3) 重啟跨部會協商會議處理五大威脅議題。

參考資料
IUCN台灣白海豚族群資料專頁

發起單位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永續聯盟

新聞聯絡人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甘小姐 0928-926180 twsousa@gmail.com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初步環評:禍及過半白海豚

初步環評:禍及過半白海豚
2011-08-05
明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399363/1.html

【明報專訊】機管局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暫未就興建第三條跑道諮詢方案作環境評估。不過據本報獲得的機管局顧問報告,原來顧問曾就其中4個初步填海方案作初步環評,即使與目前填海面積相若的最佳方案,顧問仍估計至少有118條中華白海豚受影響,相等於過半活躍於本港水域的白海豚。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批評顧問報告沒有針對機管局的諮詢方案詳列環境影響數據,形容這做法是匪夷所思。

永久損失覓食地

海豚保育學會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大嶼山以西、東北及西北水域,整體海豚數目由03年每日的158條,減至去年的75條,平均只有約100至200條海豚活躍於香港水域。新跑道擬擴建填海的位置,正處於海豚核心出沒區的三叉位,是其來往穿梭的重要通道。

顧問公司Mott MacDonald就機管局提供的4個初步填海方案作初步環境評估,並指出填海範圍最多、具體填海範圍與目前公開諮詢方案相若的第三方案(諮詢方案填海650公頃,第三方案填海680公頃),是對生態影響最小的方案,將之列為首選。

報告坦言工程會干擾白海豚的繁殖地,有可能導致「骨肉分離」,水質受影響下亦會減少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等海豚食糧。到了新跑道落成營運後,即使最佳方案,仍會有118條海豚受影響,800公頃的覓食地永久損失,意味逾半活躍香港的海豚受威脅,相對諮詢文件提及「填海範圍在施工及運作階段都可能會對海豚產生一些影響」的說法明顯淡化。

機管局諮詢文件被批淡化

顧問提出多個緩解措施,包括隔泥幕、人造魚礁、海豚管制區等,惟洪家耀批評只是「例牌的小恩小惠」,不足以彌補白海豚因填海而永久損失棲息地。作為本港少數白海豚權威的他又斷言,顧問純粹「靠估」,推算受影響的白海豚數目,完全未有解釋如何得出如此「準確」的數字,「連我自己也不敢估」。他又指若估計正確,正正反映大部分海豚會受威脅,批評報告大篇幅講述被淘汰方案的環評,對獲推薦方案的環境數據卻隻字不提,形容屬匪夷所思。

技術報告亦披露顧問提出工程對海洋生態的潛在影響,包括海洋動植物的直接損失、馬蹄蟹繁殖地、人工礁帶的衝擊等,與諮詢文件提及的「就直接減少海牀生物及潮間的動植物而言,不會造成重大影響」,「馬蹄蟹潮間棲息地……與建議填海工程範圍有相當遠的距離」,字眼上的嚴重程度明顯有異。洪家耀認為,馬蹄蟹等生物活動範圍小,其影響較白海豚更大,指機管局不應試圖淡化。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商場展最完整白海豚骨

商場展最完整白海豚骨
2011-08-02
明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3/1/1/2396539/1.html


是次展覽最矚目的,要數身長近2米的中華白海豚骨骼標本,洪家耀指這副白海豚骨骼標本是現存世上最完整的,曾在西貢郊野公園展館展出,惟前往參觀市民不多。(陳景龍攝)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拿着的鬚鯨頸椎骨亦將於展覽亮相,他希望今次展覽能讓更多市民認識保育海洋的重要。(陳景龍攝)

全長2米 盼增市民保育意識

【明報專訊】為加強市民對海洋保育的意識,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罕有與商場合作,在觀塘的商場展出一批海豚及鯨魚骨骼標本,當中最受注目的,要數現存世界上最完整、長2米的中華白海豚骨骼標本。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這批標本全部由漁護署擁有,以往一直存放在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作研究用途,很少公開展覽,之前雖然曾經在西貢郊野公園展出,但參觀市民不多,今次漁護署批准標本在商場展出,實屬難得。

鯨豚骨骼標本展將於觀塘apm商場大堂展出,展期為8月3至7日,除了中華白海豚完整骨骼標本,還會展出江豚、瓶鼻海豚及小抹香鯨的頭骨,以及鬚鯨的頸椎骨。

籲賞豚勿出海 改陸地遠觀

洪家耀指出,展品中最矚目的一副中華白海豚骨骼標本,是一條2003年在荃灣一帶沙灘擱淺的中華白海豚,經解剖後保留其骨骼製成,是現存最完整的白海豚骨骼標本;他相信,在人流較多的商場展出海豚和鯨魚骨標本,有助提高市民對海洋保育的意識。他呼籲市民從日常生活做起,一起參與保育海洋,例如有意一睹白海豚的市民,應減少以乘船出海方式觀賞,而改於陸地用望遠鏡「遠觀」,這樣可以減低對白海豚的滋擾。

他又稱,本港中華白海豚的生存情况並不樂觀,牠們的數目過去十年間減少一半,原因是近年本港進行多項填海工程,嚴重破壞和污染牠們的棲息地;另外,本港前往澳門的高速船班次愈來愈密,船葉產生的巨大噪音,亦干擾了白海豚賴以覓食的聽覺系統。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中國首家中華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在廈門啟用

中國首家中華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在廈門啟用
2011 七月 23
國際日報
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519609

23日下午,中國首家中華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在廈門火燒嶼開始試運行。中華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將用於救護鯨豚、開展鯨豚科研活動;同時,它也將成為殘疾兒童輔助康復基地。

廈門市副市長潘世建表示,廈門火燒嶼上從此有了兩個家,一個是白海豚受傷時能得到救護的家,另一個是需要特別關愛的孩子們進行康復訓練的家。

中華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位於廈門火燒嶼東南角,佔地面積2348平方米,有救護館、繁育館等。據基地工作人員介紹,中華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可容納4至6頭海豚。此前,由於沒有救護場所,即使在海域發現了受傷的白海豚,只能在簡單治療後再推回大海。而今後,若再發現擱淺或受傷的白海豚或其他鯨豚,該基地就是這些鯨豚的“醫療醫院”。

據了解,中華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的二期工程有望在今年年內啟動建設。根據規劃,二期工程是露天的,將建設成廈門市殘疾兒童輔助康復基地,請海豚做“醫生”,為自閉症兒童、腦癱兒童作康復訓練。(完)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廣西合浦儒艮國家自然保護區發現中華白海豚活躍種群

廣西合浦儒艮國家自然保護區發現中華白海豚活躍種群
2011 七月 21
國際日報
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518758

新華社南寧7月22日電(記者閆祥嶺)記者從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獲悉,經過半年多的考察研究,保護區管理站發現中華白海豚活躍種群。

這是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與南京師範大學合作開展的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考察組在考察中發現保護區內生活著一個非常活躍的中華白海豚種群,這個種群中“青壯年”個體佔比重最大,繁殖能力強,種群非常健康,其可覓食的魚類資源也非常豐富。

保護區管理人員介紹,與2003年進行的考察相比,保護區內中華白海豚群體呈現數量增加、“青年”個體增加。說明近年來,由於中國採取如設定休漁期、節能減排、海洋聯合執法等一系列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廣西海洋生態環境整體保持良好並有所改善,為保護區物種資源的增長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據了解,這一階段性研究成果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重要的保護意義。對進一步摸清保護區資源,了解保護區海洋生態環境,更好地開展保護區管理和科研、保護海洋珍稀瀕危動物及其生存環境不受破壞提供了科學依據。(完)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給白海豚股東們的一封信:【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申請週年共同聲明

給白海豚股東們的一封信
【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申請週年 共同聲明

聲明團體: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國民信託協會

為了救瀕臨絕種的白海豚,以及台灣西海岸僅存的天然海岸溼地,在2010年4月12日,環保團體共同發起了「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的行動,集結全民力量以信託的方式,買下海岸溼地以進行長久的保護,並在2010年7月7日正式向內政部提出【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申請案,8月底已募集兩百萬股,總價值新台幣2億3仟8百萬元的認股意願書。

在台灣,這是第一次以保護溼地的方式申請公益信託,也是第一次「民間向政府買地保護」案例,很多法令及程序上,政府還沒有跟上民間的腳步,例如:溼地公益信託的主管權責機關不明、審查法制不備,國有財產與海岸土地可否移轉等都不清楚,種種制度不備所造成的疑慮與困境,導致一年來【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的申請案仍然擱置,無法實現。

來自全台灣七萬多人的認股支持,表達大家保護土地的心意,我們有機會讓政府知道,除了財團可以向政府買地外,人民也希望可以購地保護珍貴的環境與生態,藉此督促政府做好看管土地並保障土地上的所有居民健康及萬物生存權利。2011年4月22日地球日當天,馬英九總統公開宣布「不希望國光石化進駐彰化大城溼地,並將儘速推動海岸法及溼地法」等言論,暫時讓彰化大城溼地免於國光石化的開發破壞,但就長期的具體溼地保育方式,我們一直遲遲未見政府有明確的計畫與宣告。

當民間爭取到不在濁水溪口設立高污染的國光石化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目標是推動濁水溪口溼地的明智利用 (Wise Use),除了保育白海豚及濁水溪口溼地的整體生態外,禁止現況破壞,也要保護當地居民既有的漁業文化,保障漁民的現有使用,當然也要讓更多鄰近鄉鎮的居民,甚至全體國人都能親近溼地、了解溼地生態,進而能透過明智利用的方式,創造永續的溼地經濟,而使人類能與溼地生態一起生生不息。

目前最佳的手段,是盡速推動濁水溪口溼地劃定並公告為國際級國家重要溼地,並推動溼地法通過,溼地法為溼地保護提供了完整的制度基礎,它的核心精神就是鼓勵溼地的明智利用。舉例來說,溼地法草案第15條即明定公益信託作為溼地明智利用方式的一種,也設立溼地保育基金,獎勵各種保育溼地、明智利用溼地的行為。溼地法為我們想進行的溼地公益信託提供了較完善的制度與法源依據,如能通過溼地法與溼地公益信託相關法規,民間自主的溼地保育行動必定能更順利推動。

在民間七萬人共同發起的「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屆滿一周年之際,我們的二項呼籲,

一、呼籲執政者立即兌現422地球日承諾,儘速將彰化濁水溪口海岸溼地劃設為國際級國家重要溼地;

二、邀請白海豚股東共同加入「溼地法連署」,要求立法院儘速審議並通過溼地法,讓溼地有法源保護且有法定主管機關,以利管理並進行公益信託。

在溼地法未正式立法通過,我們無法確保彰化濁水溪口海岸溼地可不受任何開發威脅下,我們仍將持續進行【濁水溪口海岸地的認股購地行動】,此外,並將同時進行推動溼地法的連署,待九月份立法院正式開議,我們將把來自民間白海豚股東們的心聲,轉達給立法委員們,要求讓台灣的溼地可以真正的、長久的永續留存。

【加入溼地法連署行動】
連署網址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52421490200

【持續加入溼地認股行動】
網址 http://et.e-info.org.tw/node/119

白海豚 傷痕累累

白海豚 傷痕累累
2011-7-8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8/today-life4.htm

〔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台灣永續聯盟七月發動尋找白海豚行動,日前出海發現四隻成豚、一隻幼豚,身上都傷痕累累。加上白海豚數量有減少趨勢,呼籲政府部門重視海洋污染問題,才能給白海豚生存的空間。該聯盟預計本月十一日再出海調查,歡迎報名參加。


台灣永續聯盟發現幼豚身上仍有多處傷痕,顯示生態環境備受破壞。(記者廖淑玲翻攝)

海洋環境惡化 數量少

為守護白海豚生態系的完整,台灣永續聯盟二日由祕書長張恒嘉率隊,從台中梧棲出海,調查瀕危物種國寶級中華白海豚的生態系。

張恒嘉指出,國光石化建廠計畫若實施,將對濁水溪潮間帶生態造成浩劫,更會造成白海豚生存危機。聯盟人員出海調查白海豚的現況,僅發現四隻成豚、一隻幼豚,其中一對是母子,且不論成豚或幼豚身上都有傷痕,顯示海洋環境受到破壞,亟待重視與改善。

走樂路-阿嬤是媽祖魚

走樂路-阿嬤是媽祖魚
2011-07-08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1070800494.html

【張鐵志】

「白海豚是這麼敏感,所以他們的瀕臨絕種對我們絕對是一種警訊:敵人,也就是環境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常常在那裡玩,開車在六十一號省道逛來逛去,這真是老天賜給我的一片美好土地,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動搖他。兩週前,我在麥寮六輕外拍最新的MV,河水已經烏黑發臭,而且是那種化學的臭。所以我完全不相信,我們蓋了他,可以好好維護環境。我寫了這首歌:『阿嬤是媽祖魚』。接下來是全球首播表演。」

講話的人是陳昇,這個場合是五月初的「為你唱一首歌:藝文界守護溼地詩歌會」。

陳昇一向以來的歌、文章與行為,都可以看得出,他雖然並非總是把標語和口號掛在口頭的「抗議歌手」,但是喜歡在台灣到處遊玩的他,是真正地熱愛土地,並且深知珍惜脆弱的環境生態。九零年代後期,政府要在台南七股溼地蓋七輕,但該地是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棲息地,環保團體邀請陳昇寫下「黑面鴨要復仇」,發行一張非賣品CD。

在「新寶島康樂隊」剛發行的第八張專輯「八腳開開」中,就收入了這首編曲、情緒與歌詞皆為上承的「阿嬤是媽祖魚」。

阿嬤說她一生奉祀媽祖/希望來生變成一隻魚/甘無聽阮阿嬤在哭號/說她陪媽祖去出航/甘沒聽到阮阿嬤在哭號/嗚~阮阿嬤現在是媽祖魚/可以跟在媽祖的身邊/阮阿嬤現在是媽祖魚

陳昇的唱腔和吉他聲幾乎帶著激情的嚎叫,彷彿聽見媽祖魚的哭泣。還好,石化工廠已經停建,讓阿嬤與媽祖魚從此不用再哭號。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用熱情呼喚 尋找台灣白海豚的美麗身影

用熱情呼喚<呀吼> 尋找台灣白海豚的美麗身影

原文及影像出自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85656



2011/07/02早上約七點啟航尋找台灣白海豚的美麗身影,十二點左右回到台中港。

從台中港出發,往北行經台中港、高美濕地、大安海水浴場,再返回台中港。

每個人(拍照與錄影各司其職)希望這次的旅行,可以帶回去珍貴的影像,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白海豚。
出海前,洪船長說前天在大肚溪口出海口看到20多隻白海豚。

出發後約30分鐘,在高美溼地外海看到白灣白海豚。
過程中驚呼連連,施月英高分貝的呼喊聲音也吸引白海豚,成為奇觀!!

簡毓群攝

白海豚與洪船長的船及船上的船員,有了高度的互動, 期間長達兩小時之久。
白海豚還離船身不到兩公尺的距離出現,讓帶相機的人拍照都滿格。

張樂群攝

張樂群攝

簡毓群導演還看到兩隻熟悉的身影~頭上有白眉的"白眉",還有背鰭被切到的"斷臂"

簡毓群攝

這次的行程大家都豐收,對於台灣白海豚的相遇,
相信在未來一定會吸引更多人關注。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洪家耀保育——慶「豚」圓

洪家耀保育——慶「豚」圓
2011-06-28
星島日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86/1/1/2367600/1.html



(綜合報道)早前,屯門海面發現了中華白海豚屍體,其背部疑被船隻螺旋槳所傷,引起公眾關注。一直以來,港人對中華白海豚寵愛有嘉,奈何沿岸基建及海上交通,嚴重影響海洋生態。以海豚研究和保育為己任的洪家耀博士,接受訪問時難掩痛心之情,亦坦言現在是保育的關鍵時候,「不要讓下一代埋怨我們沒有盡力保育,令香港以至全世界,沒了中華白海豚!」

膚色黑黝、體形壯健的洪家耀,不僅是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還是香港鯨豚研究計畫總監,研究本地和珠三角洲鯨豚已達十三年,最近出席《The Diving Resort Travel Expo 2011》傳媒發布會,講解海洋保育知識和經驗,讓與會者獲益良多。曾解剖逾二百條鯨豚的洪家耀稱,跟其他鯨豚比較,中華白海豚擁有獨一無二的顏色——粉紅色,另外,牠們當中約二千五百條的最大總群,棲息於包括香港在內的珠三角洲海洋,交通繁忙,是獨特的地理環境。現時,香港的中華白海豚,主要聚居於大嶼山的北面和西面,數量不足一百條,卻有着明顯的下降趨勢,過去十年少了一半,「香港海面經常有海豚擱淺。」作為專家,洪家耀不能說不痛心。

對大自然、海洋產生興趣的起點,洪家耀追溯至童年時,當時電視紀錄片節目《變變變生命力》,帶領他上天下海,敞開眼界,而《大白鯊》電影系列,也讓他對神秘的海洋世界,引發濃厚興趣,埋下了日後從事海豚保育的種子。中學畢業後,他赴笈美國讀大學,揀了生物學作為選修科目,碩士課程的研究科目,則為海洋生物。「在美國,研究鯨豚是頗為困難的事情,競爭和壓力都大,經費欠奉。」在機緣巧合下,他認識了來港研究中華白海豚的美國人Tom Jefferson,兩人一拍即合,他獲聘回港,一邊工作,一邊累積研究經驗,得到這位恩師的指導,他終於完成以中華白海豚為研究對象的碩士論文,後來亦順利讀畢博士課程。

鍾情研究中華白海豚的洪家耀,覺得牠們對人類十分友善。經常揚帆出海做研究的他表示,牠們心情好的話,許多時候會近距離游向船面,瞪大圓圓的眼睛注視他們。「我相信有些海豚認得我們,因為我們出海太多了!」曾一度要處理所有在香港擱淺海豚的他,難忘二十八歲時,在新界東北的三椏灣,拯救一條名叫小三的中華白海豚,那時牠在岸上泥灘奄奄一息。「很詫異,因為本地發現的擱淺海豚個案,通常都是死了許久,而新界東北距離大嶼山也很遠。」他還從小三的身體特徵,如頭頂的黑色斑點、皮膚病,認出了牠曾在大嶼山跟他們的研究隊伍相遇。「過往我只是以肉眼觀察海豚,這趟可是我第一次那麼近距離,接觸活生生的海豚,我們整晚抱着虛弱的牠,讓牠安睡。」不過,數天後小三仍因體力不支離世,他直至現在仍感到惋惜。

事實上,香港人對中華白海豚,有着揮不去的情意結,說到對於中華白海豚保育的關注,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赤鱲角機場興建時,已有環保團體和專家,擔心工程危及牠們的生存空間。中華白海豚受港人愛戴,洪家耀指可能跟牠們曾被選為香港回歸慶祝活動吉祥物有關,而海豚的開朗、活潑形象,也相當討喜。在香港,要看中華白海豚並非難事,只消在大澳乘小艇出海,就能欣賞到牠們碧波暢泳的畫面。

我們早就有跟中華白海豚是好朋友的美好想像,然而,洪家耀卻不作如是觀。「說中華白海豚與人類關係親密,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牠們在沿岸海面出沒,不是想主動親近人類,而是那裏有合適的棲息環境,便利覓食。」相反,正因為人們爭相湧至,已有不少海豚游離該地,避開人群。

洪家耀深信海豚智慧很高,牠們的語言系統、發音十分複雜,人們無從稽考。「我甚至覺得牠們比人類更聰明!」所謂有容乃大,就是說包容能力,我們便要向牠們好好學習。「面對逆境,中華白海豚沒有退縮,一直找方法適應求存。」事實上,珠三角地區發展迅速,海水受到農業污染,影響牠們健康以至生育能力,又有大量的高速船往來,造成滋擾,減少牠們活動和覓食空間,而大型填海活動和基建亦此起彼落,港珠澳大橋已落實興建,緊接而來的是第三條跑道。「牠們一直強忍,但容忍是有限度的。」把瀕危的中華白海豚推至危機邊緣,我們又於心何忍?「對於牠們的生死存亡,現在是關鍵!」

他建議政府制定長遠的海洋保育政策,譬如限制船隻來往、基建發展。「我們是否盲目投經濟發展一票,而破壞環境?市民應支持環保團體,站出來表達意向!」但願那麼可愛的海洋生物,以至其他瀕危生物,不會只存活在我們下一代的生物教科書裏。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已額滿] 2011台灣白海豚陸地觀察志工暨解說員培訓營



簡章下載(pdf)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台灣永續聯盟
承辦單位: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協辦單位:將林文教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即使國光石化開發案暫歇,台灣白海豚卻還未脫離瀕臨滅絕的危勢,
我們需要凝聚更多力量、播灑更多的保育種籽,
用熱情、知識、行動一同守護白海豚與摯愛的家園!


時間:2011年7月23~24日,兩天一夜
地點:漢寶合作農場(彰化縣芳苑鄉大同路511巷46號 ● 地圖

招募對象及名額
♦ 年滿18歲,關心物種/棲地保育及台灣自然環境。
♦ 願意認識民間環保組織,並協助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或基礎科學調查。

♦ 40名
(贈送作者簽名白海豚繪本、帽子、玻璃杯、紙藝品、明信片及風車)已額滿

費用免費,但需事先繳交保證金1,000元,完成課程及任務後可申請全額退費。

報名方式
:請於7月15日前採用網路報名或將報名表email至mailto:%20twsousa@gmail.com,並於報名後三日內完成保證金轉帳。


繳款資訊

郵局代碼:700(匯款完成後請告知戶名)
戶名: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帳號:0081038-0396277

講師簡介
林愛龍:荒野保護協會海洋保育專員
金 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資深講師、《海豚的圈圈》紀錄片導演

甘宸宜: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
施月英: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

簡毓群:生態紀錄片工作者、《白海豚之歌》導演

課程預覽
(講題請依課堂實際呈現為準)
潛入72%:島國子民的必修課,認識海洋,瞭解海洋危機。
鯨豚概論:和你我的另一半相逢,在海中…

邂逅白海豚:悠游於台灣西海岸的白色精靈將帶來什麼樣的故事呢?

危機與生機:白海豚面臨哪些絕種危機?環境信託又如何為白海豚留一處家?

影像分享:白海豚忠實「粉絲」將現身,還有…烤蚵配啤酒!YA!

海上觀察:搭乘漁船出海觀察白海豚,同時嘗試影像紀錄。

陸地觀察:從岸上定點觀察白海豚,並學習使用觀察紀錄表。

*我們將在西海岸日落餘暉和溫柔潮間帶中送走第一天白晝*


課程表
7月23日(星期六)
 09:00-09:30 報到
 09:30-10:00 破冰及任務說明
 10:00-11:40 潛入72%
 11:40-12:40 午餐
 12:40-14:20 鯨豚概論
 14:25-16:05 邂逅白海豚
 16:10-17:50 危機與生機
 17:50-19:20 向晚漫步及晚餐
 19:20-21:00 影像分享
 21:00- 晚安台灣

7月24日(星期日)
 06:00 晨喚及早餐
 07:00-08:00 漢寶農場至梧棲港
 08:00-12:00 海上觀察
 12:00-13:30 午餐及休息
 13:30-17:00 陸地觀察
 17:00- 回家啦

志工服勤任務

1. 蒐集十位濕地認股人名單
(不含志工本人,每人至少認一股)
2. 指定地點陸地觀察二次
(每次2小時,共4小時)並繳交二份觀察紀錄
※ 全程參與培訓課程並達成以上任一項任務後,將獲頒證書並申請保證金退費。
※ 「濕地認股人」任務可參考『全民來認股
守護濁水溪』網站。

※ 「陸地觀察」任務可參考『白海豚陸地觀察範例』。
※ 詳細內容將於培訓營進行時說明。

注意事項
1. 本活動需住宿漢寶合作農場一晚,請自備盥洗用具;住宿型式為通舖,並備有簡單寢具,如有特殊需求請於報名時提出。
2. 海上觀察將搭乘漁船出海,易暈船的夥伴請自備暈船藥。

3. 戶外課程進行間請注意自身安全,並留意防曬及補充飲水。
4. 本活動不提供拋棄式餐具,請自備餐具。

交通資訊(彰化火車站至漢寶農場車程約40-50分鐘)
1. 夥伴共乘:如你將開車前來並願意提供同路夥伴共乘,請告訴我們。
行車路線

南下》中山高速公路於彰化交流道下,途經鹿港,走台十七線往王功方向,約於47km處附近轉入大同路,續行800公尺後右轉即達。

北上》中山高速公路於員林交流道下,途經溪湖,往二林方向,經草湖、新寶,約於47km處附近轉入大同路,續行800公尺後右轉即達。

2. 彰化火車站接駁:8:00從彰化火車站發車,請於報名時註記。

3. 搭乘公車:從員林搭乘員林客運經溪湖、鹿港,或從彰化搭乘彰化客運經鹿港,至漢寶(海尾)下車步行約1,000公尺至活動現場。


活動洽詢
台灣永續聯盟 05-7825461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04-7764467

簡章下載(pdf)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白海豚浮屍屯門河 有被割開傷痕屍身經發脹

白海豚浮屍屯門河 有被割開傷痕屍身經發脹
2011/6/19
美南新聞
http://www.scdaily.com/News_intro.aspx?Nid=44217

又一條中華白海豚疑船隻車葉所傷死亡。屯門河昨晨發現一條中華白海豚屍體,身上有一度半呎長被割開傷痕,屍身經已嚴重發脹。漁護署專家將豚屍內臟樣本檢走,檢查其死因。

昨晨九時二十六分,有巿民經過屯門龍門路四十三號龍門居對開的屯門河,發現一條約兩米長中華白海豚屍體,於是致電報警。警方及有關部門人員接報到場,調查後相信海豚已死去有一段時間。

稍後,漁護署、海洋公園和保育基金等專家到場視察豚屍,證實死去的海豚為成年雄性,死去約一星期,其背部有一度半呎長的傷痕,估計是被船隻車葉所割,不排除迷途游入淺水區。專家將豚屍的牙齒及內臟樣本等檢走檢驗死因。

據悉,數日前,大欖水警基地對出海面亦曾發現海豚嬰屍。專家表示,夏季有不少中華白海?從珠江遊至本港屯門對出海面。目前在本港出沒中華白海豚約有一百至二百條。

廣東饒平發現約2.9米死亡中華白海豚

廣東饒平發現約2.9米死亡中華白海豚
2011-06-18
羊城晚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113/1/1/2359585/1.html


饒平縣海洋與漁業局接報後立即前往現場處理,並把死亡的中華白海豚拖到碼頭進行保護

羊城晚報饒平訊 記者楊媛,通訊員沈潘松、楊曉明、余彥攝影報道:6月16日上午6時左右,在饒平汛洲島淺灘處,當地漁民發現了一條已經死亡的中華白海豚,身長約2.9米,體重約300公斤。

饒平縣海洋與漁業局接報後立即前往現場處理,並把死亡的中華白海豚拖到碼頭進行保護。隨後,移交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屯門河現中華白海豚尸

屯門河現中華白海豚尸
2011年06月18日
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1-06/18/content_2759229.htm

【香港商報訊】記者劉定安、何家驊報道:香港「吉祥物」、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橫死屯門河!一條成年中華白海豚,昨晨被發現於龍門居對開屯門河「反肚」。水警接報后將海豚運送到水警基地,海洋公園聞訊派專家趕至,卻發現海豚已死亡,尸身并開始腐爛,其身上有刀傷,不排除被船隻車葉打中造成,然而死因尚待剖尸鑑定。

昨晨約11時,有市民發現一隻粉白色的懷疑中華白海豚,在龍門居對開屯門河面載浮載沉,鑑於其瀕臨絕種關系,立即報警求助。水警接報到場,派小艇將該條海豚撈起,再轉用大船載往大欖水警基地。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一名專家其后到場檢查,發現海豚已死亡,尸身已有腐爛迹象,估計約死去一星期。

已死1周尸身遭船車葉打傷

該條中華白海豚身長227cm,雄性,已成年,但實際年齡尚待考證。被發現時身上有一條約半尺長刀傷,初步不排除是遭機動船隻的車葉打傷。該名專家指出,中華白海豚多在夏天出沒,三五成群,至於為何會在內河出現,他估計可能是海豚迷了路,或是在海中身亡后,被浪潮冲入河中,現仍在調查。

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海豚品種,多出沒在本港西部水域,如大嶼山一帶。可惜,隨着北大嶼山以及深圳蛇口一帶都市化,水域被污染,令中華白海豚須「集體逃難」。可是走到本港東邊水域時,卻發現海水含鹽量不適合牠們生存,很多時因鹽分較高,導致其身體及皮膚機能受損,甚至致命。

中華白海豚屍浮屯門河

中華白海豚屍浮屯門河
2011-06-18
明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3/1/1/2359104/1.html


水警派小艇將中華白海豚的屍體打撈起。(黃雄攝)

【明報專訊】一具中華白海豚屍體昨早被水警發現浮在屯門河,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派專人到場解剖屍體,並帶走海豚的牙齒、內臟、皮下脂肪及肌肉作生態研究。

據了解,海豚背部有一半呎長的傷痕,獸醫估計是被船的螺旋槳所傷,但未知是生前或死後造成。

背部疑被螺旋槳所傷

該條中華白海豚屍體,在龍門居對開屯門河道隨水漂流,屍身嚴重發脹及發黃,並發出陣陣惡臭,遠看像一大塊發泡膠。

昨晨9時半左右,水警接報到場,派出一艘小艇駛至海豚屍體旁邊,3名警員分別用長鈎將豚屍固定,慢慢拖回水警輪旁,再撈起帶返大欖水警基地。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派員到基地做簡單檢驗,確認該中華白海豚為雄性,年齡已接近品種最高年齡38歲,身長2.27米。海豚屍身開始腐爛,估計一周前已死亡。

屍身腐爛 料死去一周

豚屍背脊上有半呎長傷痕,獸醫估計是被船的螺旋槳擊傷,而夏季來臨,特別是颳風下雨季節,不少中華白海豚在香港水域會迷路或撞到船,但傷痕是海豚生前已造成,或是死後才造成,則有待確認。

保育基金人員其後帶走該海豚的牙齒、肝臟、皮下脂肪及肌肉作生態研究。

中華白海豚通常以小組形式行動,冬季游近珠江口水域,夏季則會南下。據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代表了解,前日是最近一次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該具是嬰兒中華白海豚屍體。

港水域白海豚銳減

早前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研究發現,主要以本港水域為家的中華白海豚逐漸撤離,由2003年的158條,銳減52%至去年的75條。

中華白海豚浮屍屯門

中華白海豚浮屍屯門
2011-06-18
香港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6/18/HK1106180015.htm


水警到場打撈中華白海豚屍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法祖)一條身上有長達半呎傷痕的中華白海豚,昨晨被發現屍浮屯門河,不排除遭船隻車葉打中致傷重死亡。水警到場將海豚屍體撈起,交由漁護署專家檢驗以確定其死因。

現場為屯門龍門路43號龍門居對開的屯門河道。昨晨9時26分,有巿民經過上址,發現有一條約2米長中華白海豚屍體隨水漂流,馬上報警。水警小艇接報到場,發現海豚屍身已嚴重發脹,相信死去已有一段時間,將海豚屍體撈起送往大欖水警基地。

漁護署及海洋公園等專家稍後到場視察豚屍,發現死去的海豚屬成年雄性,死去約一星期,其背部有一度半呎長傷痕,相信是被船隻車葉割傷,但初步未能斷定其死因,不排除迷途游入淺水區。專家事後將豚屍的牙齒及內臟樣本等檢走,以調查其死因。

現場消息稱,數日前大欖水警基地對出海面亦曾發現海豚嬰屍。專家表示,夏季會有不少中華白海豚從珠江游至屯門對出海面,目前在本港出沒的中華白海豚約有100至200條。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中華白海豚屍浮屯門河

中華白海豚屍浮屯門河
2011年6月17日‎
新報 Hong Kong Daily News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164128

【新報訊】隨港珠澳大橋等多項大型工程上馬,環保團體擔心會影響中華白海豚的生活。一條中華白海豚屍體,昨晨被發現浮屍屯門河,腹部被剖開,不排除是被輪船車葉擊中造成,但牠為何會闖入屯門河,則有待進一步調查。

昨晨9時許,有巿民經過屯門龍門路43號龍門居時,發現對開屯門河道有一條長約2米的中華白海豚屍體隨水漂流,於是致電報警。警方及有關部門人員接報到場,發現海豚屍身經已嚴重發脹,相信已死去有一段時間,身上有一道半呎長被傷痕,不排除遭船隻車葉所傷,水警事後將海豚屍體移走送往大欖水警基地。

腹部被剖開疑車葉擊中

事後,漁護署、海洋公園及保育基金等專家到場視察豚屍,發現死去的海豚為雄性,死去約一星期,為一條成年海豚,初步未能斷定其致死原因,不排除迷途游入淺水區,專家將豚屍的牙齒及內臟樣本等檢走,調查其死因。

據悉,數日前,大欖水警基地對出海面亦曾發現海豚嬰屍,專家表示,於夏季有不少中華白海豚從珠江游至本港屯門對出海面,目前在本港出沒中華白海豚約有100至200條。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牠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等。中華白海豚身長由1米到3米,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港機場擴建 粉紅海豚恐滅絕

港機場擴建 粉紅海豚恐滅絕
2011-06-13
民視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0613/4476909.html

人類不斷開發,其他物種卻被迫瀕臨絕種,您看過粉紅色的海豚嗎?這極為罕見的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於珠江三角洲一帶海域,2000年統計時,數量就不到100隻,但最近香港機場打算填海擴建,粉紅海豚的棲息地於是被迫縮小,專家擔憂,未來將再也看不到粉紅海豚。全身上下閃耀粉紅色的光芒,牠,就貨真價實的中華白海豚,又名粉紅海豚,其實,粉紅海豚出生時是灰白色的,成長後就變成卡哇咿的粉紅色,儘管模樣可愛,這款海豚,卻極為罕見,主要棲息地,只有在南非、台灣海峽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原本數量已經相當稀少,現在卻因為人為開發,面臨生存危機。

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海域的粉紅海豚,2000年就只剩100隻,現在又因為香港機場就打算填海擴建跑道,並興建跨海大橋連接中國與澳門,粉紅海豚的棲息地,將被迫大幅縮減。

人類忙碌的海上作業,已使無辜的粉紅海豚受傷,此外,香港不斷排放污水注入海域,水污染也嚴重危害粉紅海豚的健康,專家憂心,在人類不斷開發的同時,粉紅海豚恐怕已經瀕臨滅絕。

(民視新聞張永佳綜合報導)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南沙江面發現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屍體

南沙江面發現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屍體
2011年06月13日
廣州日報
http://big5.ce.cn/xwzx/shgj/gdxw/201106/13/t20110613_22477120.shtml


死去的這條中華白海豚約2.5米長,體重約400斤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熊貓”,數量稀少,已慢瀕臨絕種。珠江口國家級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都難以發現它們的身影。前日,南沙區市民卻在小虎島附近江面發現一條死去中華白海豚,此處並非白海豚生存區域。廣州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介入調查。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上七十八種鯨類品種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數量已十分稀少,曾被選為1997年香港回歸慶祝活動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喜歡棲息在亞熱帶海區的河口鹹淡水交匯水域,廈門的九龍江口、廣東的珠江口是中華白海豚集中的區域。

前日下午3時30分許,在離珠江口二十多海裏遠的南沙區小虎島附近,市民發現一條已經死去的白海豚。“在粵海石化碼頭旁邊發現,當時已經發臭了,剛開始也不知道是什麼品種。”發現者之一的鍾先生說,自己在南沙工作多年,知道在珠江口設有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大家議論有可能就是珍貴的中華白海豚。隨後趕到的南沙漁政工作人員證實,這就是中華白海豚,並將其打撈上岸。

死去的中華白海豚約2.5米長,體重約400斤。昨日,中華白海豚的屍體已被移交給廣州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發現時已死去了兩三天。”廣州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發現的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可能是受到某種刺激,離開了群體,從珠江口誤入了珠江水道,體表沒有發現有傷口,但具體的死亡原因還不清楚,有待進一步解剖分析。

裙腳仔+大麻成 白海豚悲歌

裙腳仔+大麻成 白海豚悲歌
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
經濟日報
http://hk.news.yahoo.com/裙腳仔-大麻成-白海豚悲歌-224755959.html

【經濟日報專訊】香港搵食難,環境逼人,港人產子趨減;香港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命運也相同,幼豚比率創新低,更出現罕見的「裙腳仔」,別的出生3、4年就獨自生活,裙腳仔卻追着媽媽8年;而被大麻繩纏繞多年的海豚媽媽(大麻成),即使能誕下幼豚,也是夭折收場。

在基建與填海不斷的香港水域生活,中華白海豚面對的未必是生與死的問題,而是延續後代的問題。

豚媽媽湊BB達8年 破紀錄

「牠的背鰭前方是凹的,十幾年間見牠超過50次,看着牠生仔的情況。」這隻海豚編碼為「N18」,但更明顯的記認是牠這8年來都與牠的海豚BB形影不離。

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海豚媽媽帶幼豚生活,正常只帶3至4年,但N18破紀錄帶着幼豚生活8年,所以索性叫牠(幼豚)「裙腳仔」。

洪說,本港中華白海豚近年出現兩大現象,一是生育減少,正常每隔3年生一胎,但現時普遍隔4至5年才生下一胎;二是「裙腳仔」增多,跟隨海豚媽媽生活的時間長了。

洪續指,這兩現象可能互相關連,因為海豚生育力下降,由於未有下胎,所以湊着上一胎幼豚時間延長。

幼豚率不足0.5% 02年來新低

根據漁護署上月公布的海豚監察報告,過去1年港幼豚比率低於0.5%,創02年以來新低,顯示在港出生的幼豚漸少;不過少年海豚在港比例增加,相信與一些海豚媽媽帶着幼豚在港水域覓食有關。

洪指面對工程不斷,高速船頻繁往來,環境壓力影響海豚生育能力。他指過去檢獲海豚屍體中,有3至4成是幼豚,因幼豚出世第一年的夭折率特別高。

麻繩纏母豚多年 難照顧BB

「大麻成」可能是近年面對「喪子」之痛的海豚媽媽之一。洪家耀說這隻編碼「34」的海豚,早於98年有紀錄,估計牠現時約20歲。

08至09年,這海豚被一條大麻繩纏着,「最初可能只是一條幼繩,但繩入肉令牠的鰭長期腐爛,繩在水中依附寄生物,變得愈來愈粗。」

曾有段時間,有一隻出生不久的幼豚跟着「大麻成」,但不久便消失了,洪相信很可能夭折了,「初生豚很少跟錯媽媽的,跟得應是牠所生,正常起碼跟2年,不會這麼快脫離。海豚媽媽拖住條繩,拖住個仔更難上水,生活都成問題,所以BB很可能活不下去。」

可幸的是「大麻成」早前忽然擺脫纏繞多年的繩,重獲自由,明顯變得活躍「周圍去」。然而一隻「大麻成」甩難,還有另一隻「大麻成」。洪家耀說最近見另一隻海豚也被繩纏,上水顯得更困難。

不說不知,原來本港中華白海豚大致分為兩大家族,大嶼山以北的一族,較為各自搵食,亦常見轉同伴;相反大嶼山以西一族凝聚力較強,較常見一起搵食。

洪家耀說,這兩大家族不常往來,但也會交往,第三條跑道擬填海的範圍,正是兩個家族往來的通道之一,倘建跑道,恐造成生態割裂,而兩家族一直各自近親繁殖下去,亦不健康。


大麻成(前)被繩纏繞多年,令尾鰭長年腐爛;雖然早前曾有記錄牠有子相伴(後),但未幾消失,相信是夭折。(海豚保育學會提供)


中華白海豚近年疑因生育率下降,出現「裙腳仔」現象,其中N18海豚媽媽(後)便破紀錄帶着裙腳仔(前)生活8年。(海豚保育學會提供)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拌合法填海」被指危害海豚

「拌合法填海」被指危害海豚
2011-06-09
新浪香港
http://news.sina.com.hk/news/5/1/1/2351230/1.html

龍鼓洲附近海域常見中華白海豚蹤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機管局剛就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展開公眾諮詢,並指為了降低對海洋生態如中華白海豚等影響,將採新方法「深層水泥拌合法」填海。海豚保育學會駁斥,因淤泥傾瀉坑已滿,逼使當局採用新填海法,又批評諮詢期僅三個月,十分倉卒。另有組織製作動畫短片,向年輕一輩推廣鯊魚保育,籲停止食用魚翅。

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第三條跑道的公眾諮詢應由政府而非機管局提出,因為機管局是利益既得益者,難確保結果中立性,「九成在大嶼山以北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都經常在計畫填海的龍鼓洲等海域出沒,可見填海將令牠們減少;但機管局只一面倒強調經濟利益,刻意淡化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嚴重性!」而且只有三個月諮詢期太短,當中兩個月更是立法會休會期,難以全面收集議員及市民的意見。昨午短短半小時內,在龍鼓洲對開海域見到八條中華白海豚,穿插貨櫃船之間。洪指,港澳高速船來往及發出之噪音,亦對海豚構成危險。

此外,香港魚翅貿易量驚人,平均每年輸入一噸,佔全球的一半貿易量。

海洋生態關注組織Bloom組織項目經理佘國豪表示,港人食用的魚翅有不少來自瀕危鯊魚品種,組織特別製作有關鯊魚保育的教育動畫短片,已上載互聯網供免費收看。導演郭錦恩說,較難改變老一輩港人食用魚翅的習慣,希望從小朋友着手,利用動畫吸引他們的注意,「影片的對象是小朋友,不能太血腥,但不夠真實就不能打動他們。」

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剩75條

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剩75條
2011-06-08
星島日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350260/1.html

洪家耀指出機場建第三條跑道,勢令白海豚的生態環境加深惡化。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調查發現,十年間來往港澳航班增逾七成,噪音及船隻撞擊威脅中華白海豚棲息;填海、傾倒淤泥等工程亦嚴重影響海洋生態,使海豚數量減半,剩下七十五條,倡議政府為高速船航班設上限,或予改道及分流。學會擔憂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將再損害海洋生態,質疑當局淡化對海豚及鄰近海岸公園的影響。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本港水域重要物種中華白海豚近十年間數量減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觀察發現,本港三個海豚主要棲息地,即大嶼山西、東北及西水域的海豚數量,由○三年的一百五十八條,大幅減至去年的七十五條。

學會會長洪家耀估計,近年澳門娛樂業及珠三角經濟高速發展,氹仔客運碼頭及多家大型娛樂城相繼落成,致往來中港澳三地高速船航班十年間增近五成,為海豚數目下降主因之一。

據海事處《香港港口統計年報》,來往中港澳三地高速船由九九年約十二萬航次,上升至一○年逾十七萬七千航次;而往來港澳的高速船,去年已增至約十二萬航次,升幅七成七。

由於龍鼓水道及南大嶼山航道附近是白海豚棲息地,他建議政府應對航班設上限,或可考慮嚴格控制船速,以及改變航道,「海豚主要依靠水底聲音偵察周遭環境及覓食,高速船會帶來噪音滋擾,部分海豚亦可能會被船撞擊,其實每次航程繞路十分鐘便可以保護海豚。」

學會亦擔憂現正諮詢興建的機場第三跑道,會進一步損害海豚的棲息環境。約九成中華白海豚活躍於大小磨刀洲、大澳至分流水域及龍鼓洲三地,第三跑道填海區則處於三處中間位置;並質疑諮詢報告中刻意淡化工程對海豚數目及鄰近海岸公園的影響,「報告並未提及建成後的第三跑道與海岸公園之間距離不足一公里,機管局亦並未提出環評報告具體規劃,日後即使環評不及格,恐怕市民已經認定第三跑道勢在必行,反而將矛頭指向環保團體。」

洪家耀說,第三跑道工程將填海約六百公頃,比例上難以劃出足夠水域作為海岸公園補償生態,料日後環評難以及格。

此外,香港大學與一家護膚品公司訪問一千七百名市民,結果顯示九成五受訪者認為海洋重要,八成七人承認人類活動為海洋帶來重大威脅,但他們對保育等環境議題的認知程度偏低。

港大教授指,政府在學校海洋保育教育稍為落後,建議政府推標籤制度,助消費者選擇非瀕危海鮮食用。

高速船驅趕 港白海豚銳減半

高速船驅趕 港白海豚銳減半
2011-06-08
明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3/1/1/2350140/1.html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研究發現,主要以本港水域為家的中華白海豚,由2003年的158條,銳減52%至去年的75條,顯示白海豚逐漸撤離,估計元兇是近年往返中港澳的高速船,產生水底噪音,滋擾白海豚,令牠們不敢靠近。學會表示,機場計劃擴建第三條跑道,預料工程會令白海豚生境「雪上加霜」。

學會昨公布白海豚在本港的最新情况,發現棲身本港水域的白海豚近年數目大幅下降。白海豚在本港有3個主要棲息水域,包括大嶼山以西(大澳至分流)、東北(大小磨刀洲)及西北(沙洲及龍鼓洲)水域,各處去年的白海豚數目較2003年下降51%至75%不等。

中港澳航班水底噪音滋擾

學會會長洪家耀分析,白海豚數量急跌,與來往中港澳高速船隻航班的變化脗合。來往中港澳的高速船由1999年的12萬航次增加48%,至去年達17.8萬航次,當中來往港澳的高速船數目,同期增加77%至去年的12萬航次。學會研究初步發現,在高速船隻頻繁的水域,例如大嶼山北部和南部,錄得較其他水域高出數倍的水底噪音,而錄得噪音的頻率為1000赫(頻率單位),與白海豚聽覺最敏感的1000至10萬赫範圍重疊。學會建議,政府應將高速船航道移離白海豚的棲息水域,或限制船速及數目。

機管局被指改白海豚分佈圖例

對於機管局建議興建第3條跑道,洪家耀批評諮詢文件修改白海豚分佈圖的圖例,又批評機管局沒交代機場北面沙洲和龍鼓洲的海岸公園位置,資料不夠詳盡。學會自行推算得出,第3跑道與海岸公園南面界線最接近之處相距僅750米,認為填海工程勢必對海岸公園帶來不良影響。

局方:改圖例突顯活躍範圍

機管局回應稱,諮詢文件的海豚分佈圖清楚列出白海豚在不同水域分佈數字,而分佈圖的顏色與漁護署版本並不完全一樣,主要希望突顯海豚活躍範圍。

發言人又強調,發展及環保並非對立,希望社會各界可就機場發展方向發表意見,凝聚共識。對於學會指機管局沒披露海豚調查,發言人承認機管局顧問曾初部觀察,由於資料並不充分,所以不適宜列入諮詢文件。

本港中華白海豚數目減半

本港中華白海豚數目減半
2011/6/8
美南新聞
http://www.scdaily.com/News_intro.aspx?Nid=43369

香港機場管理局在六月二日發表發展藍圖,提出填海興建第三條跑道系統,需要在機場以北填海六百五十公頃。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昨天舉行記者會,他說,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及江豚受到一浪接一浪的生存威脅,過去十年數量不斷下降,主要在其棲息地最為顯著,包括大嶼山以西、東北及西北水域,整體數目自二零零三年一百五十八條大幅下降超過一半至七十五條。

本港中華白海豚數目減半

圖:洪家耀表示,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過去十年數量不斷下降

香港機場管理局在六月二日發表發展藍圖,提出填海興建第三條跑道系統,需要在機場以北填海六百五十公頃。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昨天舉行記者會,他說,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及江豚受到一浪接一浪的生存威脅,過去十年數量不斷下降,主要在其棲息地最為顯著,包括大嶼山以西、東北及西北水域,整體數目自二零零三年一百五十八條大幅下降超過一半至七十五條。

洪家耀相信海豚下降原因有三項,包括高速船隻在覓食棲息水域穿梭,過度捕魚奪去食物來源及大嶼山填海挖泥工程。主要原因為高速船隻航線增長上升,龍鼓水道和南大嶼航道威脅令??附近棲息地使用量減低,由一九九九年十一萬九千八百一十增至十七萬七千八百七十七航次,升幅約五成,而其中來往中港澳三地的高速船則由一九九九年六萬八千零六十上升七成七至二零一零年十二萬零四百九十九航次。毫無疑問對海豚帶來極大的噪音滋擾,以及受到船隻撞擊的危險,導致牠們被迫離開慣常的生活地點。

洪家耀質疑,為何政府沒有落實規管船隻數目,海事處愛理不理。他認為,應考慮將航道向後移遠離棲息地以及限制減低船速。

最近,機管局發表興建第三跑道的諮詢文件,提及對中華白海豚影響不大。洪家耀認為,機管局刻意迴避和淡化對環境的影響,不能接受。他強調並非反對興建新跑道,而是機管局必須負責任先提出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掩蓋真相冠冕堂皇地淡化大型填海工程帶給海豚不可挽救的嚴重影響。諮詢文件曾經修改一份漁農自然護理署海豚研究報告的一張圖表,令人產生海豚甚少出沒填海工程範圍的錯覺,報告亦未提到十分接近少於一公里的海岸公園,而且正是污泥傾瀉坑令海豚減少。機管局現在以「先破壞,後建設」來破壞珍貴的生態環境,絕不能拖至環評工作才面對問題,應如實反映現況給公眾公平討論,替海豚保留生態環境。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香港機場建第三條跑道可能嚴重威脅白海豚

香港機場建第三條跑道可能嚴重威脅白海豚
Tuesday, June 07, 2011
大中華聞摘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ttp://chinaoutlook.scmp.com/zh-hk/article.php?ArticleID=1000018637&OtherID=1000018636&Section=topstory

專家警告,香港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原本就在不斷減少,若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將嚴重威脅白海豚的生存,但目前無法確定危害程度。

早在90年代中期,香港在大嶼山北建設赤臘角機場時,就有一些專家預計會危及白海豚生存。

自1997年以來,香港海域已合共發現135條白海豚死亡。不過,由於屍體腐爛嚴重,其中只有不到一成死因明確。

海豚專家說,如今香港海域最多只有200條白海豚,珠三角地區也只剩下2500條,如果當局批准再興建一條跑道,無法預計會對白海豚造成怎樣的危害。

建設第三條跑道需要填海造地650公頃,面積相當於香港機場現有規模的一半。而建議興建跑道的地點,正是白海豚的棲息地。

團體關注機場第三號道影響中華白海豚棲息

團體關注機場第三號道影響中華白海豚棲息
2011-06-07
香港電台新聞
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110607/news_20110607_55_760572.htm#

黃嘉熙報道

一項研究發現,棲身本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過去10年,數目大幅下降,由03年的158條,下降至去年只有75條。

負責研究的機構分析,中華白海豚三個主要棲息水域,包括︰大嶼山以西、東北及西北水域,有很多高速船往來,製造大量水底噪音,影響海洋生態。

機構建議,海事處應將高速船,分流至遠離中華白海豚的棲息水域,或限制船速及數目。

另外,機構表示,超過9成的中華白海豚,活躍於大嶼北面水域,若日後落實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擔心會令中華白海豚數目進一步下降,建議政府應制定長遠政策,保護海洋生態。


團體擔心興建機場第三號道會令中華白海豚數目進一步減少。(黃嘉熙攝)

團體指本港中華白海豚數目已減半

團體指本港中華白海豚數目已減半
07/06/2011
新城知訊台
http://www.metroradio.com.hk/997/News/Default.aspx?NewsID=8defbe9e-15b8-4d2a-9111-949bffe51a84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指出 , 由於本港水域的基建工程頻繁 , 中華白海豚的數量 , 已由零三年的一百五十多條, 大幅減少一半至去年的只有七十多條 .

學會批評機管局在興建第三條跑道的諮詢文件中 , 刻意淡化填海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 , 誤導公眾以為海豚不會棲息於建議中的填海範圍 , 又沒有提及填海範圍 , 距離海豚海岸公園少於一公里 .

學會要求機管局在擴建機場的規劃中 , 提出有效的海豚保育措施 , 及向公眾如實反映工程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