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中國建立專業研究所保護中華白海豚


中國建立專業研究所保護中華白海豚
2012年08月15日
國際日報
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652525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廣西科技廳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合作,近日共同成立了“廣西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所”,以研究保護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珍稀動植物。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範圍內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也是中國海洋鯨豚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被人們稱為“海上大熊貓”。其中,廣西欽州三娘灣是著名的“中華白海豚之鄉”。

但隨著廣西沿海現代重化工業佈局加快形成,北部灣經濟區成為中國發展最快、活力最強、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後,環境保護問題凸顯,協調地區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受到社會關注。

為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廣西科技廳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展開闔作,共同成立“廣西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所”,共同致力於保護中華白海豚。

廣西科技廳還將支援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廣西北部灣建立研究基地,重點研究海洋珍稀動植物的有效保護、資源恢復與合理利用,珍稀動物的救護、養護,海洋開發中保護海洋珍稀動植物的理論和方法。(記者 夏軍 程群)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我國建專業研究所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我國建專業研究所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2012年08月14日
新華網廣西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8/14/c_112721789.htm

新華網廣西頻道8月14日電(記者夏軍、程群)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的消息稱,科技廳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同成立廣西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所,以研究保護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珍稀動植物。

隨著廣西沿海現代重化工業布局加快形成,北部灣經濟區成為中國發展最快、活力最強、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後,環境保護問題凸顯,協調地區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受到社會關注。為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廣西科技廳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展開合作,共同成立廣西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所,致力于保護中華白海豚。

廣西科技廳還將支持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廣西北部灣建立研究基地,重點研究海洋珍稀動植物的有效保護、資源恢復與合理利用,珍稀動物的救護、養護,海洋開發中保護海洋珍稀動植物的理論和方法等,這些研究將為海洋資源開發、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范圍內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也是我國海洋鯨豚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被人們稱為“海上大熊貓”。廣西欽州三娘灣是著名的“中華白海豚之鄉”。(完)

廣西攜手國家海洋局為保護北部灣中華白海豚探新路

廣西攜手國家海洋局為保護北部灣中華白海豚探新路
2012年08月14日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8/14/c_112714496.htm

8月13日,自治區科技廳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簽訂科技合作協議,並為廣西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華白海豚科研基地揭牌,雙方將以保護中華白海豚為切入點,共同探索一條北部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范圍內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有“海上大熊貓”的美譽。欽州三娘灣海域水質優良,海產資源極為豐富,是中華白海豚世代棲息地之一,被譽為“中華白海豚的故鄉”。隨著廣西沿海現代化重化工業布局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北部灣經濟區,環境保護問題凸顯。因此,如何讓中華白海豚與大工業和諧共存,對保護北部灣稀有海洋生物物種、保持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促進北部灣沿海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是國家公益類綜合型科研機構,在海洋生物技術與資源開發、海洋生態係統與環境保護等主要領域的研究居國內先進水平。協議簽訂後,自治區科技廳將支持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北部灣建立中華白海豚科研基地,開展海洋研究,並由該所抽調骨幹力量到我區重點開展海洋珍稀動植物有效保護、資源恢復與合理利用等研究,為海洋資源開發、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技術支撐。雙方將利用自身優勢資源通力合作,在開展生態研究的同時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促進我區海洋生態保護與經濟和諧發展。(記者/梁瑩 實習生/陳天穎)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白海豚擱淺 今年第5宗

白海豚擱淺 今年第5宗
2012-08-13
新浪香港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743107/1.html

【明報專訊】本港昨發現一條中華白海豚幼豚屍體,解剖後食道和胃部沒發現膠粒,亦無表面傷痕,這已是今年第5宗白海豚擱淺死亡個案。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說,近年白海豚數量趨下降,有研究發現,雌性白海豚體內找到高濃度污染物,或令幼豚免疫力下降,增加早產或夭折風險。

胃部食道無膠粒

漁護署表示,昨午約1時許接報,於馬灣柏麗灣海面發現一條中華白海豚屍體,工作人員到場撈起屍體並送往大欖水警基地,即場解剖,沒有發現胃部或食道有膠粒。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發言人表示,該條白海豚長1.1米,沒表面傷痕,但屍體已嚴重腐爛,暫未能確定死因,研究人員會抽取牙齒、皮膚、脂肪及內臟,進一步化驗。

幼白豚又有一夭折

幼白豚又有一夭折
2012年8月13日
新報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42437

一條不足1歲的年幼中華白海豚,昨午在馬灣珀麗灣對開石灘擱淺。海豚屍體嚴重腐爛,初步沒法鑑定死因,漁護署人員到場調查後,將屍體檢走,稍後會抽取內臟和牙齒組織進行檢驗。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指,近年處理的海豚屍體以江豚為主,多因屍體嚴重腐爛沒法確認死因。
警方於下午兩時半左右接報,有市民在馬灣珀麗灣對開石灘,發現海豚屍體。漁護署人員到場調查,指海豚身長110.5里米,初步鑑定為少於1歲的年幼中華白海豚,屍體嚴重腐爛。

香港海豚保育基金學會主席洪家耀指,初生的中華白海豚吸收母乳,暫時不會食用魚類,估計今次事件與膠粒無關,不排除為夭折。

屍已腐爛難驗死因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發言人指,由於屍體沒有表面傷痕,胃部亦沒有膠粒,暫時未能確認死因,將會抽取內臟和牙齒組織進行檢驗。屍體已送到大欖水警基地。

基金會相信仍有部份的擱淺個案未被舉報,故呼籲市民無論發現活體擱淺或鯨豚屍體,都請立即致電1823電話中心「鯨豚擱淺熱線」報案,幫助基金會了解香港水域的鯨豚擱淺情況及趨勢,有助制定長遠保育措施。

馬灣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

馬灣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
2012年08月12日
now新聞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2406

馬灣珀麗灣對開發現一條中華白海豚屍體,身體嚴重腐爛,但無被船撞到或被其他魚類咬過的傷痕,專家解剖後,無發現食道及胃部有膠粒,暫時未知死因。

死去的中華白海豚被水警撈起後,運往大欖水警基地。專家解剖屍體,抽取海豚的內臟及牙齒組織檢驗死因。這條中華白海豚長約1.1米,身體嚴重腐爛,專家估計未夠一歲,暫時未知死因。

漁護署海洋護理主任陳國權指,這條是今年第五條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而至今已有24條海豚死亡。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說,初生的中華白海豚只飲奶,不吃魚,相信不是因吞食膠粒而死,不排除是夭折。他又指,本港的海水污染影響海豚的免疫系統和生殖能力,經常在海豚身上發現高濃度的污染物,情況值得關注。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水警巡大嶼分流 監察白海豚棲息地

水警巡大嶼分流 監察白海豚棲息地
2012-08-07
新浪香港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738176/1.html

【明報專訊】過百噸計膠粒掉進本港西南水域,屬中華白海豚和綠海龜生態敏感地,環境局長黃錦星不諱言要額外評估生態風險,會出動水警監察白海豚棲身重地大嶼山分流有否受膠粒污染。有關注團體更發現綠海龜產卵重地南丫島深灣,打風後滿佈垃圾,不排除夾雜膠粒,恐初生海龜吞下死亡。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政府是在膠粒事件曝光後才聯絡他們,了解中華白海豚棲身水域有否受影響。

綠海龜產卵地遍垃圾 危及小龜

他們在7月27日起先後到南丫島水域、大嶼山北面,以及港島東面水域江豚棲身地觀察,暫未見膠粒漂至,今日會前往白海豚棲身重地分流觀察。

洪說,海豚未必會因吞膠粒死亡,但若海魚吞下膠粒死亡,海豚便無魚食,令其生態受影響。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行政總監段國樑更憂慮,綠海龜產卵重地深灣,附近一帶水域已成膠粒重災區,他前日與同事在深灣禁區界外觀察,雖未見膠粒將海灘「染白」的惡劣情况,但有大量垃圾冲上岸,當中或已夾雜膠粒,情况並不理想,政府應盡快清理。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觀賞白海豚變相奪命

觀賞白海豚變相奪命
2012/8/2
新報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40381

【新報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昨公布,基金旗下的「鯨豚擱淺行動組」7月份合共處理了3宗中華白海豚的擱淺個案,共有3條中華白海豚死亡。保育基金擬近年越來越多近距離觀看和接觸白海豚的活動,已為野生的中華白海豚帶來滋擾,危害其生存。

勿觸摸餵飼白海豚

保育基金副總監吳守堅指出,今年初已有研究指出,珠江口現時約有2,500條中華白海豚,其數量正以每年平均2.46%的幅度下降,估計於60年內將大減74%。這些數字和預測是一個嚴重的警號,顯示保育中華白海豚的迫切性。

他又指近年越來越多市民希望透過參加觀豚活動,近距離觀看和接觸白海豚;可是,不負責或不受監管的觀豚活動,會為野生的中華白海豚帶來滋擾。市民參與相關活動時切勿試圖觸摸、餵飼或傷害海豚,同時亦可以提醒船上的駕駛員要以緩慢而穩定的速度航行,避免追逐或穿越海豚游弋的路線。

「鯨豚擱淺行動組」成員先於7月5日,接報到大欖水警基地跟進一宗中華白海豚擱淺個案,其嘴喙及尾部被5個共重3.5公斤棄置的漁具纏繞,身體多處有明顯傷痕,相信是被漁具纏繞致死。

之後行動組又於7月9日接報到狗嶺涌跟進另一宗成年中華白海豚的擱淺個案,屍體發現時雖已嚴重腐爛,但並無發現任何明顯傷痕。

今年處理23宗擱淺

此外,7月12日,一條年幼的中華白海豚被發現於沙洲對出水域擱淺,該屍體及後被行動組成員運送至海洋公園進行詳細解剖,證實其體長為115厘米,重13公斤。獸醫在該白海豚的身體上發現多處傷痕,懷疑由其他鯨豚的牙齒所造成,初步推斷其主要死因是創傷。加上上述3宗擱淺個案,行動組今年合共處理了23宗擱淺個案,當中4宗為中華白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