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第二屆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國際保育研究工作會議報告

第二屆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國際保育研究工作會議報告

下載會議報告下載行動綱領
(均為中文)

會議時間:2007年9月4日~7日

地  點:台灣彰化市全台大飯店

主辦單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協辦單位: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贊助單位:行政院教育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博仲律師事務所
     國際人道組織HSI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

協助單位:媽祖魚保育聯盟
     台灣生態學會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引言:

研究顯示,定棲於ETS東台灣海峽(台灣西岸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是一個數量不到100隻的特有族群,若不儘快落實保護台灣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和其棲息地的對策,來避免其所面臨的許多嚴重威脅,這群海豚就會從台灣消失。最近,中國長江『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的宣告絕種,更凸顯出國人對台灣中華白海豚的關注應加緊腳步,刻不容緩。中華白海豚是一種生活在河口淺海與近岸水域的食魚性哺乳動物,由於仰賴水陸交界的棲地為生,因此格外易受干擾。

第二屆國際性工作會議在2007年9月4-7日假台灣彰化市舉行,仍以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為會中討論焦點。與會者除了當地海豚研究人員、保育人士與海洋工程人員,還包括了來自加拿大、美國、日本、巴西、英國以及香港的專家。官方、學術機構代表與當地民間保育團體提供了一幅令人憂心之台灣西部沿岸環境現況的圖片,指出五項對白海豚生存的主要威脅:流到河口的淡水流量降低、棲地消失、誤觸漁網、工業與生活廢水污染和水下噪音。

專家群呼籲台灣政府,就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地發表正式公開聲明;對可能會影響中華白海豚及其棲地的現有與計畫中的開發案,進行公開透明的評估;採行最佳可得的方法以減輕該類影響;沿岸海域禁用流刺網與三層網;限制觀賞中華白海豚觀光活動僅能在岸上平台進行(可以提供讓一般大眾接近惡化棲地的方式,並藉此推廣清除污染計畫);同時公布污染物質濃度與其他環境相關數據。

想要讓東台灣海峽的特有之中華白海豚得以救亡圖存,唯有透過個人、團體、中央與地方政府,以及產業的協同行動努力,才可能達致。

工作會議的主要使用英文討論,而報告撰稿也是用英文編寫,並經過全程參與開會之受邀與會者的審查修改。為了讓台灣的讀者了解其內容,也提供中文翻譯版。然而,若英文版與中文版之間有任何差異出現,請乃以英文版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