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近百白海豚安居廈門灣 數量增多"老中青"同堂


12月10日,白海豚成群結隊出現在五緣灣灣口嬉戲。(洪榮標 攝)

有關部門首次發布的觀測報告顯示,今年中華白海豚數量明顯增多,已形成“老中青”三代同堂

昨日上午,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發布中華白海豚觀測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廈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明顯增多,在66只-98只之間。

“最近一周左右,許多市民打來電話,‘報料’說看到中華白海豚在雞嶼、火燒嶼附近海面嬉戲”,市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保處洪榮標博士說,日前他們與從事珍稀海洋物種保護的專家一道前往上述海域觀測,在五緣灣灣口也有幸目睹數只白海豚暢遊其間。

“從白海豚躍起的尾鰭、頭部、身體等形狀,我們斷定這些就是中華白海豚”,海洋珍稀物種保護專家說,這幾只中華白海豚分別呈鉛色、鉛黑色和粉白色,一般來說,中華白海豚小的時候呈鉛色,然後變成鉛黑色,老的時候就變成粉白色。

廈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已形成“老中青”三代同堂,且今年數量明顯增多。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光教授說,經過2004年、2007年的跟蹤比對觀測,他們認為廈門海域的白海豚數量在66只-98只之間。主要的依據是,通過拍照、攝像等高科技“跟蹤”手段,他們拍攝到的“可識別”的白海豚就有40多只,所謂“可識別”,就是可以通過影像分辨手段,對每只“立此存照”的白海豚進行分辨。當然,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拍攝到的數十只白海豚幼崽。

“中華白海豚9-10歲就可以生幼崽,‘壽命’長的可以活到三四十歲,但‘智商’則倣佛五六歲的小孩”,洪榮標說,為什麼人們來電話反映說五緣灣海域看到的白海豚“成群結隊”,原因除了整個海域海水水質的改善外,主要還是由于五緣灣灣口海水更為清澈、天然餌料豐富,加上這裏只有小帆船,沒有快速船,沒有流刺網,“好吃好玩又安全”。

廈門市珍稀海洋物種保護管委會辦公室的陳炳煜持相似看法。他說,從五緣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出沒的情形看,白海豚悠遊其間,悠閒而恬靜,“沒有任何受到驚嚇或者傷害的痕跡。”一般認為,現在對白海豚的最大威脅是海上的快速船。由于白海豚大多是“家庭出行”,一些白海豚喜歡在快艇邊嬉戲,但船底快速轉動的螺旋槳常常刮傷白海豚導致死亡。

自1993年就開始研究中華白海豚的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黃宗國教授認為,廈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的頻繁出沒,可能顯示出白海豚今年繁衍情況出現最好的狀態。他說,1997年廈門就建立了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還升格為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事實上,自2004年以來,廈門每年都進行白海豚觀測,並有專門的海上觀測船,加之火燒嶼白海豚科研救助基地、五緣灣珍稀海洋物種救助基地的陸續建設,使得“三代同堂”、“家庭出行”的白海豚得到更多呵護。

有數據顯示,廈門已連續三年沒有內海生存的白海豚死亡報告。目前,廈門灣受國家保護的水生物種有23種,其中中華白海豚和中華鱘屬I級保護,其他21種屬II級保護。中華白海豚,是世界范圍內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也是中國海洋鯨豚中惟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人們稱它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 (記者 若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