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 活動訊息 ] 2014台灣白海豚暨海洋生物多樣性志工培訓營

白海豚營隊:

正取名單:尹昱勻、尹浩文、王玉樹、王作璿、王怡婷、吳亞凝、吳長青、吳慧君、李如雯、李錦蜜、林千代、林育志、林映汝、邱南殼、袁蕾、高麗雪、張茜、張淑貞、梁晴琝、梁詠淇、章哲綸、許哲維、陳亦文、陳佳微、陳宜妙、陳昱蓉、陳哲志、陳雪琴、馮彬、黃健鈞、黃琦智、溫在銘、葉俊志、劉怡伶、劉香明、劉原輔、劉晏如、蔡宇涵、蔡侑軒、盧玲芬、謝佳珊、謝宗叡、謝宜蓉、羅靚軒、嚴竹英 (45位)
..............................................................................................................................................
若有人臨時退出, 將電話告知依序遞補. (2014/06/01)




台灣白海豚暨海洋生物多樣性志工培訓營



活動日期:2014/06/28-29

活動地點:黃金蝙蝠生態館、彰化芳苑漢寶園

報名對象:年滿18歲,共40人,額滿為止。

報名優待:免費、全程定點接送

報名網址:                   http://goo.gl/SqAj21
黃金蝙蝠生態館           http://www.goldenbat.org.tw/2014in/10306dof.html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http://twsousa.blogspot.tw/
                  

聯絡窗口:05-6341-277*015       黃金蝙蝠生態館             蔡秘書
                  02-2382-5789*15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簡秘書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報名參加~~~


報名去→→→   http://goo.gl/SqAj21

(6/20將在本網頁公告錄取名單)





營隊名稱:台灣白海豚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志工培訓營
贊助單位:雲林縣環境教育基金、台灣護聖宮教育基金會
主辦單位:雲林縣政府教育局
承辦單位: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黃金蝙蝠生態館
協辦單位: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永續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海龍王愛地球協會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響應世界海龜日 海龍王協會舉辦全台影展



5月23日「世界海龜日」(World Turtle Day),是美國龜救援組織(American Tortoise Rescue)從2000年開始發起,希望喚起全球保護海龜的意識。鑒於台灣海龜跟全世界的海龜一樣,都面臨生活環境日益嚴峻的挑戰,海龍王愛地球協會2014年首次響應世界海龜日,與荒野保護協會、媽祖魚保育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琉球鄉公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澎湖的海洋公民基金會,在全台五縣市聯合播放六場海龜保育電影《在海裡飛翔》,讓民眾了解海龜與海洋保育,也邀請大家一起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

主辦此次「世界海龜日」的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執行長林愛龍表示,海龍王協會長期推動海洋生態保育,而海龜正好見證了海洋千百年來的美麗與哀愁。海龜是神奇的古老航海家,卻是世界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所有海洋現在面臨的危機,都可以在海龜身上被看見,包括棲地破壞、海洋廢棄物、油污污染及誤食延繩釣的魚勾、被漁網纏住等傷害,而這些是電影女主角母海龜菲碧所面對的。透過電影,民眾可以了解海龜與當前海洋保育的工作。歡迎民眾上網查詢海龜電影時間,呼朋引伴前往欣賞。

林愛龍並指出,近幾年台灣逐漸跟上國際潛水觀光產業的腳步,在小琉球浮潛賞龜活動逐漸盛行,但去年協會曾發現少數業者有騷擾海龜的行為。因此希望藉由世界海龜日,推廣海龜的《賞龜守則》,用尊重與拜訪的心欣賞海龜,創造台灣的「幸福龜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他去澳洲做研究時,看過澳洲潛水賞龜的觀光產業,他們用永續經營的態度,非常小心翼翼的呵護海龜與海洋生態環境。所以即使浮潛賞龜收費非常昂貴,甚至有名額限制,一次也只能看幾分鐘而已,但來自全球排隊賞龜的人潮仍然絡繹不絕,台灣應該要往這個方向去學習發展。

此次一同合辦的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秘書長甘宸宜表示,其實海龜保育的挑戰跟白海豚非常相似,牠們同樣面臨生存棲地遭到破壞或消失的威脅。而和漁業行為的互動,也往往造成致命的下場,會誤纏白海豚的刺網,一樣常常纏住海龜、導致海龜死亡。此外,在台灣,沿近海非法拖網使白海豚食物來源匱乏,而在全球,蝦拖網則常常誤捕海龜。因此,海龜保育與白海豚保育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表示,荒野長期關注海洋廢棄物問題,海龜最愛吃的食物之一是水母,但水母長得跟在海中漂流的塑膠袋垃圾很像,導致海龜常誤食而死亡。此外,廢棄魚線也常割傷海龜。因此希望透過世界海龜日,讓民眾瞭解生活中少用塑膠袋、減少廢棄物,是保育海龜很重要的生活行動。

林愛龍表示,50年以前台灣海龜的產卵地遍及東部、南部沿海及離島沙灘上;如今僅剩下小琉球、澎湖及台東綠島與蘭嶼等離島,有機會看到海龜在海中悠遊或上岸產卵的景象,這是很可惜的。希望未來在各界多方攜手努力下,我們能夠讓台灣恢復美麗的海洋國度的面貌。


新聞聯絡:海龍王愛地球 林愛龍 0911-711-733
林于凱 0955-005-987
媽祖魚保育聯盟 甘宸宜 0928-926-180
荒野保護協會 胡介申 0911-729-500
oceanus@happyocean.org 活動網址http://happyocean.org/index.php


主辦: 海龍王愛地球 http://happyocean.org/blog/content.php?pd_id=134

 
場次 日期 縣市 合辦單位 開播時間 地點 地址
1 2014/5/22 台中 荒野保護協會 PM7:00
荒野台中分會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115號(台中荒野)

2 2014/5/23 琉球 屏東縣琉球鄉公所 AM9:30
琉球鄉公所大禮堂 屏東縣琉球鄉本福村行政路12號

3 2014/5/23 台北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PM7:00
呷米餐廳三樓 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9號(呷米)

4 2014/5/23 新竹 荒野保護協會 PM7:30
荒野新竹分會 新竹市公園路86之1號(新竹荒野)

5 2014/5/28 墾丁 墾丁國家公園 PM2:00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墾管處遊客中心大型簡報室

6 2014/5/31 澎湖 海洋公民基金會 AM10:00
海洋公民基金會 澎湖縣馬公市西文澳92-77號

【賞龜守則】
神聖的大自然,是我們能夠留傳世世代代最珍貴的禮物。抱著尊重與拜訪的心,欣賞海龜


1. 禁止觸摸、騎乘、追趕、餵食海龜
2. 禁止試圖觸摸、騎乘、追趕、餵食海龜
3. 禁止包圍海龜
4. 禁止驚嚇海龜,包括拍照不開閃光燈,夜間觀察應使用紅光、且不可直接照射海龜。
5. 禁止在可目擊海龜的距離尖叫喧嘩
6. 潛水者應隨時與海龜保持三公尺以上的觀察距離,並保持安靜
7. 潛水者應隨時保留空間供海龜自在浮上水面換氣
8. 潛水者應隨時讓出路徑供海龜游往深海
9. 潛水者對每隻海龜的觀察時間盡量以半小時為限
10. 當海龜顯露出疑似受干擾而改變行為時,
如中斷啃食海藻的進食活動,潛水者即應離開。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 工作坊紀錄 ] 與漁共生,漁豚共榮 5月2日 工作坊記者會





與漁共生,漁豚共榮

推動環境友善漁法,尋求台灣白海豚與漁民共享永續漁業資源之道



        為拯救極度瀕危的台灣白海豚(印太洋駝海豚),國際學者於台北的研討會結論中指出:推動對台灣白海豚友善的漁法,不僅可以永續台灣漁業資源,同時也為台灣白海豚保留一線生機,達到「與漁共生,漁豚共榮」的終極目標。 


        自 2007 年開始,由國際學者組成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團(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 以下簡稱 ETSSTAWG)」,針對台灣白海豚的復育計畫,研討科學資料及提出實質建議。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功大學海洋生物鯨豚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的共同邀請之下,ETSSTAWG 成員與來自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紐西蘭、菲律賓、香港、台灣,英國及美國等地研究小型鯨豚的專家學者,齊聚台北與台南,密集討論各項關於台灣白海豚保育的議題,同時檢視過去十年的成果與未來必須積極推動的方向。

        台灣白海豚族群棲息在台灣西岸淺海,數量大約僅餘 74 隻。牠們面臨多重生存威脅,包括漁網勒纏(特別是刺網)。海豚若無法掙脫漁網,可能會因此溺斃;即使能夠逃脫,也可能受漁網勒纏造成的割傷所苦,慢慢折磨而死。

        根據與會國際專家發表的研究資料顯示,台灣白海豚的族群,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個體都帶著漁網勒纏的傷口;有些海豚甚至無法擺脫纏在身上的漁網。被漁網勒纏的海豚,除了肉身與骨骼的痛苦,還可能因此降低覓食和繁殖的能力。

        如何回復台灣白海豚的數量,與會的學者建議可將台灣白海豚的復育目標設定為:在 2030 年以前,將族群數量提升到 100 隻。達到這個目標,即可幫助台灣白海豚,在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Resources) 的「紅色名錄」(即物種的絕種風險)上,從目前的「極危」狀態,降低身兼 ETSSTAWG 主席、加拿大溫哥華水族館及本次研討會總召的Peter Ross博士指出:「台灣白海豚由於漁網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受盡折磨。

       要減輕這樣的生存威脅The Eastern Taiwan Straigh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 並復育這個極度瀕危的物種,必須積極努力在牠們的棲地範圍內,禁用刺網[包括單(多)層流刺、底刺網],並鼓勵漁民改用對環境較友善、更具選擇性的漁具。」

       改用較具選擇性的漁具,對漁民也有重要的好處,因為漁業資源有機會重生,不僅漁獲因此增加,同時漁獲單價也因為賣相改善而提高,多從增加漁民的收入。

       與會國際學者對林務局近日公告的「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給予正面的專家們也進一步建議林務局,應將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範圍,修訂為北自苗栗龍鳳港延伸至台南的將軍港,並將西界修訂為距海岸線三海浬。 

        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劃設,是一個新的管理工具;若要落實保護與復育白海豚族群,達到「與漁共生,漁豚共榮」的目標,我們必須針對台灣白海豚面臨的生存威脅,包括:汙染、河口淡水注入減少、水下噪音、棲地破壞及魚類資源缺乏等問題,採取更積極、實際的作為。









王建平教授與記者。




[ 工作坊紀錄 ] 感受白海豚的生活環境


感受白海豚的生活環境

── 國際鯨豚專家學者踏查雲林縣白海豚棲息環境。


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與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共同邀請2014年白海豚工作坊國際鯨豚專家學者,於 4月30日在 雲林縣環保聯盟 及 雲林縣環境教育中心安排下,進行白海豚棲息環境踏察,並於台西海口生活館與在地團體及雲林縣環保局交流座談,暸解當地工業污染對養殖業,漁業及白海豚的影響。




於台西海口生活館外與白海豚模型合影






 座談交流場景


[ 工作坊紀錄 ] 永恆的愛 盼漁民年年有<魚>,鯨豚生生不息

永恆的愛
盼漁民年年有<魚>,鯨豚生生不息,
台灣人擁有乾淨的海洋





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與鯨豚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主承辦 2014年白海豚國際工作坊,4月29日陪同國際鯨豚專家學者參訪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

左起:
Dr. Louella Dolar、文魯彬理事長、Dr. Nina Young、Christina Macfaquhar、陳昭倫研究員、Dr. Eduardo Secchi 、王建平教授、Dr. Peter Ross。

右起:
Dr. Samuel Hung、Dr. Kimberly Riehl、Even Chen、Dr. Lorenzo Rojas-Bracho、Dr. John Wang、Dr. Rohan Currey、Claryana Araujo。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 電影欣賞 ] 05月23日 世界海龜日──免費電影放映【在海裡飛翔】





-5月23日 世界海龜日-

免費電影放映【在海裡飛翔】龜鄉千萬里
PM 7:00  @ 呷米共食廚房三樓 台北市衡陽路9號

您可知道?五十年以前,台灣海龜的產卵地遍及東部、南部沿海及離島沙灘上。然而,人類近半世紀的沿海開發,造成海龜棲地破壞、海洋垃圾、油污污染、漁網魚鉤誤捕及種種原因,如今海龜數量驟減。到目前為止,僅剩下小琉球、澎湖及台東綠島與蘭嶼等離島,有機會看到海龜在海中悠遊或上岸產卵的景象。



[活動緣起]


主辦單位: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簡稱海龍王)長期推動「海洋保育」與「永續海鮮」,致力於與大家共創一個長久豐盛喜悅的海洋國家。海龜是海洋的古老見證者,見證海洋曾經的美麗,也見證當今所有海洋面臨的壓力與危機,包括生態棲地破壞、海洋垃圾、油污污染、漁網魚鉤誤捕等等。因此2014年,海龍王首次發起響應〈世界海龜日〉,邀集全國各地海洋保育夥伴,透過認識海龜,喚起民眾重視海洋保育,邀請大家一起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延綿亙古的海洋喜悅!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網址:  http://happyocean.org/


合辦單位: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於2007年1月由台灣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雲林鳥會、彰化海岸保育聯盟等六個環保團體發起成立,2011年起陸續增加荒野保護協會、海龍王愛地球協會、西海岸保育聯盟等團體,以民間力量共同推動媽祖魚保育行動,致力於培訓解說教育種籽,推廣生態保育觀念、監督政府保育政策,解除族群生存威脅、支持獨立科學研究,增進國際學術交流。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網址:http://twsousa.blogspot.tw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 支持我們 ] 「粘錫麟紀念館‧白海豚媽祖宮」計劃書


「粘錫麟紀念館‧白海豚媽祖宮」  計劃書


瀕臨絕種台灣白海豚  
照片由 台灣媽祖魚聯盟 張恒嘉 提供

2014 台灣白海豚工作坊 05/02新聞稿英文版



Taiwanese White Dolphins and fisheries can benefit from dolphin-friendly fishing

International expert group proposes target of 100 dolphins by 2030

 2 May 2014

2 May 2014, Taipei:  Taiwan’s critically endangered and biologically distinct White Dolphins (Sousa chinensis) and its fishers could both benefit from a switch to dolphin-friendly fishing gear, concluded scientists at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oday in Taipei.
Workshop participants from Brazil, Canada, Hong Kong, Mexico, New Zealand, the Philippines, Taiwa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met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 an international group of scientists established in 2007 to provide conservation-based scientific advice to recover the Taiwanese white dolphins.
The Taiwanese white dolphins, which inhabit the nearshore waters of Taiwan’s west coast, number approximately 74 individuals. They face numerous threats, including entanglement in fishing nets, particularly gillnets. Dolphins can drown if they are unable to break free from a net, and such an impact may jeopardize the survival or recovery of the population.
More than 30% of the dolphins bear the scars of previous entanglements, and some dolphins still have nets wrapped around their bodies. This causes terrible suffering and impairs their ability to feed and reproduce.
Workshop participants suggested that Taiwan could set a target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dolphins to 100 individuals by 2030.  This would improve the population from the IUCN ‘Critically Endangered’ listing to the ‘Endangered’ listing.
Dr. Peter Ross, Chair of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 and Program Director at the Vancouver Aquarium in Canada, said: “The Taiwanese white dolphins are suffering from terrible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fishing nets. The best hope to reduce this threat, and recover this critically endangered population, would come from banning gill nets in their habitat, and encouraging fishers to switch to more selective fishing gear.”
Switching to alternative, more selective fishing methods can also bring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fishers, with recovering fish stocks leading to increased income for fishers.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group welcomed the recent announcement by the Forestry Bureau that it will soon designate Major Wildlife Habitat for the dolphins.
The expert group encouraged the Forestry Bureau to consider increasing the Major Wildlife Habitat area from Longfeng Harbour (Miaoli County) in the north to Jiangiyun Harbour (Tainan City) in the south, and increasing the offshore boundary to 3 nautical miles from the shore.
The designation of Major Wildlife Habitat represents a management tool, but it will only be meaningful if accompanied by actions to reduce the threat from pollution, freshwater diversions, noise,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fisheries impacts.
END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r to arrange an interview, please contact:
Mandarin Chinese: Dr. Allen Chen, Academia Sinica, +886-930-073637, email: acropora.chen@gmail.com

English: Dr. Peter Ross, Program Director, Vancouver Aquarium, tel ++1.604.659.3563, email peter.ross@vanaqua.org

2014 台灣白海豚工作坊 05/02新聞稿中文版

與漁共生,漁豚共榮

推動環境友善漁法,尋求台灣白海豚與漁民共享永續漁業資源之道

新聞稿
2014年5月2日


        為拯救極度瀕危的台灣白海豚(印太洋駝海豚),國際學者於台北的研討會結論中指出:推動對台灣白海豚友善的漁法,不僅可以永續台灣漁業資源,同時也為台灣白海豚保留一線生機,達到「與漁共生,漁豚共榮」的終極目標。 


      從 2007 年開始,由國際學者組成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團 ( 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 以下簡稱顧問團)」,針對台灣白海豚的保育計畫,研討科學資料及提出實質建議。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功大學海洋生物鯨豚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的共同邀請之下,多位顧問團成員與來自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紐西蘭、菲律賓、香港、台灣,英國及美國等地小型鯨豚研究的專家學者,齊聚台北與台南,密集討論各項關於台灣白海豚保育的議題,同時檢視過去十年的成果與未來必須積極推動的方向。


        台灣白海豚族群棲息在台灣西岸淺海,數量大約僅餘 74 隻。牠們面臨多重生存威脅,包括漁網勒纏(特別是刺網)。海豚若無法掙脫漁網,可能會因此溺斃;即使能夠逃脫,也可能受漁網勒纏造成的割傷所苦,慢慢折磨而死。


      根據與會國際專家發表的研究資料顯示,台灣白海豚的族群,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個體都帶著漁網勒纏的傷口;有些海豚甚至無法擺脫纏在身上的漁網。被漁網勒纏的海豚,除了肉身與骨骼的痛苦,還可能因此降低覓食和繁殖的能力。


      如何恢復台灣白海豚的數量,與會的學者建議可將台灣白海豚的保育目標設定為:在 2030 年以前,將族群數量提升到 100 隻。達到這個目標,即可幫助台灣白海豚,在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Resources) 的「紅色名錄」(即物種的絕種風險)上,從目前的「極危」狀態,降低成「瀕危」。

        身兼顧問團主席、加拿大溫哥華水族館及本次研討會總召的Peter Ross博士指出:「台灣白海豚由於漁網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受盡折磨。」要減輕這樣的生存威脅,並保育這個極度瀕危的物種,必須積極努力在牠們的棲地範圍內,禁用刺網[包括單(多)層流刺、底刺網],並鼓勵漁民改用對環境較友善、更具選擇性的漁法。」



       改用較具選擇性的漁法,對漁民也有許多重要的好處,因為漁業資源有機會重生,不僅漁獲因此增加,同時漁獲單價也因為賣相改善而提高,多重增加漁民的收入。
        顧問團對林務局近日公告的「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給予正面的鼓勵。

      顧問團也進一步建議林務局,應將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範圍,修訂為北自苗栗龍鳳港延伸至台南的將軍港,並將西界修訂為距海岸線三海浬。 

        「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劃設是邁向台灣海豚重要的ㄧ步,但是若要落實保護和恢復台灣白海豚的族群,達到「與漁共生,漁豚共榮」的終極目標,我們必須針對台灣白海豚面臨的生存威脅,包括:汙染、河口淡水注入減少、水下噪音、棲地破壞及魚類資源缺乏等問題,採取更積極、實際的作為。



新聞聯絡人:
中文: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陳昭倫 0930-073637, acropora.chen@gmail.com
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  王建平 0933-339406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甘小姐 0928-926180

英文:
Dr. Peter Ross(羅筆德博士)
Program Director, Vancouver Aquarium
tel +1.604.659.3563
e-mail: peter.ross@vanaq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