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當青春遇到科學 下一代"比爾•蓋茨"會在哪?

(略) 當青春遇到科學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伯克基市會展中心偌大的展覽大廳內,陸楷鈞的展臺顯得非常不起眼。不到4平方米的“攤位”上空空蕩蕩,後面的背板上密密麻麻的印著他的論文摘要、數據表格和幾幅模糊不清的照片,他腳邊堆放著他的書包和一些亂七八糟的塑膠袋,還有兩隻藍色的海豚玩具。偶爾有其他國家的小選手跑過來跟他交換紀念品,他不好意思的衝人家笑笑,用流利的英文說:“對不起,我的東西發完了。”

陸楷鈞今年17歲,是北京五中的高三學生。在參加這次ISEF之前,他和媽媽特意去買了一大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品。“我帶來的福娃鑰匙鏈最搶手,昨天就全跟別人換光了。”陸楷鈞指著那兩隻藍色的海豚,一臉自豪的對本刊記者說,“這可不是紀念品,它是我的研究對象。”

和那些熱門的電子工程、電腦科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相比,研究中華白海豚的陸楷鈞在此次ISEF中所屬的“動物科學”只能算是個小眾學科,由此他的展臺也被大賽組委會安排在比較偏僻的角落,但這絲毫也沒影響他的課題受關注的程度。在記者和他閒聊的十幾分鐘裏,先後有數批阿伯克基當地的中小學生觀眾圍過來好奇的打量,而每一次,陸楷鈞都生怕那些比他還小的孩子看不懂他背板上所呈現的專業術語和數據,一遍又一遍的解釋:“這是中華白海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海豚,和大熊貓一樣,它們也瀕臨滅絕。”

陸楷鈞說他從小就喜歡動物,他之所以做會選擇中華白海豚的課題,一是出於興趣,二來則是北京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潘文石教授的指點。潘文石是中國大熊貓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曾為研究大熊貓在野外工作了20多年,甚至被人尊稱為“熊貓爸爸”。前幾年,陸楷鈞在參加一次國內中學生科學競賽時,引起了潘文石的注意。隨後,潘教授為陸楷鈞確定了中華白海豚的研究方向,並指導他完成了對中國廣西省三娘灣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調查研究報告。

看著陸楷鈞略顯稚嫩和羞澀的面孔,翻著他那篇長達20頁、印刷成冊的英文論文,聽他講起他在暑假裏跟隨廣西北海的漁民出海一個月,吃住在漁船上的經歷,用自己家裏的普通相機拍下中華白海豚出沒的照片,和潘教授一起討論論文修改,並請翻譯公司將其翻譯成英文,當然,所有的這些,都要在業餘時間完成。在某個片刻,你會很難想像,眼前這位滿臉稚氣的高中生,對待枯燥艱苦的科研過程竟會有如此認真和執著的態度。而僅僅是這種態度本身,就足以讓許多專職的科研人員汗顏。

小小科學家 

就像陸楷鈞的展臺一樣,在參加2007第58屆ISEF的1500多名中學生們中間,陸楷鈞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員,絕不是理論最高深、課題最前沿、方法最巧妙、能力最強的一個。但正因為這樣,他反而更具代表性。這些“小小科學家”們究竟有著怎樣的成長之路?從下面的這些側面中,你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來自湖南婁底一中的謝立言自己佈置的展臺就在陸楷鈞的斜對面,和後者相比,這裡要簡潔和冷清得多,她的“攤位”裏除了一把椅子和一個書包之外,幾乎沒有多餘的東西。謝立言的研究課題是“日本醫蛭的趨食性行為及植物驅避劑篩選”,和陸楷鈞的課題同屬“動物科學”類別。問起這位清清爽爽的女孩子,為什麼會對“螞蟥”感興趣,她避而不答,只是笑了笑說:“這種令人討厭的動物其實很有意思,我也是研究了之後才發現的。”

相對而言,張萬對他的研究對象——長江江豚則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據張萬介紹,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的一個獨立的淡水魚種,甚至被漁民稱為“長江河神”。這位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的高二學生從小在長江邊長大,耳聞目睹了許多關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的生存困境,由此促成了他研究這一課題的直接動力。(.........詳文請見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du/2007-06/21/content_627153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