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2 廈門在中華白海豚保護上又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了廈門港海域中水下爆破聲壓、藥量和作用距離之間關係的半經驗公式。
記者昨日從廈大海洋係教授許肖梅處獲悉,由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開展的《廈門海域水下爆破等作業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及水聲監測系統的構建》研究,近日通過有關專家評審。
根據該項研究,廈門共在保護中華白海豚工作上取得了三項重要研究成果。
一,是利用先進的水聲數據採集及信號處理、CDMA無線傳輸、客戶/伺服器模式資訊服務技術自行研製開發了一套國內首創的“水下爆破遠端水聲監測系統”。
二,是研究得出水下爆破衝擊波對中華白海豚致死致傷的最小聲壓峰值(最小聲壓級)門限,首次提出廈門港海域中水下爆破聲壓、藥量和作用距離之間關係的半經驗公式。
三,是在理論研究基礎上,自行研製一套水聲信號驅趕裝置,取得重要的技術參數。
據介紹,這三項成果將被直接應用於白海豚保護的實際工作中:一方面為主管部門確定水下爆破時中華白海豚的安全距離提供了科學依據;另一方面有利於加強對水下爆破工程的全天候監管。
公開資料顯示,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有“水上大熊貓”之稱,廈門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近年來,隨著廈門及周邊海域海洋工程項目的增多,對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記者 張志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