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豚年 搶救白海豚
2007/5/3 13:0:0
輔大生命力新聞
【記者陳佩靜報導】「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目前估計不及二百隻。」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組長楊世主接受中央社時表示。
中華白海豚原名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別名「媽祖魚」,牠的顏色會隨著年紀增長而產生變化,因此成年的白海豚又被人稱之為「粉紅海豚」,主要活動於熱帶及溫帶沿海水域的牠們,可以從竹南到北港溪沿岸一帶看到,但也許就是因為棲息地在沿岸不到五公里處,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造成了牠們的生存危機。
今年的「全球NGOs環境會議」,剛好碰到德國波昂推廣「二OO七年國際海豚年」,要求各國重視、保育海豚,以解決目前全世界大量出現的海豚擱淺、迷航事件,就台灣而言這個推廣活動時機恰到好處,因為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日前追蹤發現,中華白海豚在台灣的數量不超過二百隻,瀕臨絕種。
「不再寂靜的春天,全球NGOs環境會議」集結了許多民間環保、保育團體,在今年四月二十一、二十二兩天將提出當下台灣生態所面臨的重大議題,如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及應該努力行進的方向,就邀請到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的組長楊世主來探討「媽祖魚的美麗與哀愁」。
這群可愛的海豚在台灣海峽兩岸沿海活動,卻也因此蒙受池魚之殃,因為不論是中國還是台灣的沿岸生態,早就為港口船隻頻繁出入、車輛廢氣排放、垃圾亂丟、郵輪漏油、恣意排放有毒物質入海等眾多因素遭到破壞。因此,沿岸生物的死亡、病變,如綠牡蠣事件、中華白海豚。雖然讓人感到惋惜,卻也似乎是在預料之中。
保育中華白海豚的路雖然看似遙遙無期,但我們依舊要勉勵自己去做,為此,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理事長文魯彬以基因多樣化的觀點表示:「我們台灣所有的物種,對我們人類的發展、長期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來勉勵民眾加入保育中華白海豚的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