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2007年環境事件簿(上)

我們的島》2007年環境事件簿(上)
【公共電視台╱文/我們的島提供】 2007.12.27 09:00 am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圖片/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2007年進入倒數計時,回顧過去這一年,什麼是你印象中最重要的新聞呢?是民生物資與油價高漲、中正紀念堂改名民主廣場、楊宗緯含淚退出星光幫,還是台灣之光王建明蟬連19勝?

有些新聞像看煙火一樣稍縱即逝,但是,以下這些新聞,卻關係著未來你呼吸的空氣、你喝的水、你孩子的孩子,將生存在什麼樣的環境…

讓我們回顧這一年來,對台灣環境有重大影響,不可忽略的幾件大事!

《搶救溫室效應 高污染產業攻防戰》

本來應該在一二月綻放的山櫻花、桃花李花,今年十一月就已經百花齊放。氣候暖化導致生物時序錯亂的現象不斷發生,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京都議定書規範締約國必須在2012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消減到1990年之前的水準,但是從1990年到現在,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卻增加了130%,是全世界增加最迅速的國家,幾乎呈現失控的現象。但政府對這樣的狀況不但束手無策,反而繼續推動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台塑鋼鐵、國光石化和彰工火力電廠,就是今年最讓環保人士跳腳的案子!

台塑鋼與八輕,一個是鋼鐵廠、一個是石化園區,這兩個高污染產業的預定地,同樣都選在雲林台西沿海。讓我們來看看台西沿海的現況:目前堤防內的海埔新生地是廣達一千多公頃的文蛤養殖區,在榮工公司填海造陸的南端則是牡蠣養殖區,台西北邊已經有個六輕,台塑大鍊廠已經填海造陸一半的土地,而國光石化也計劃要填海造陸,並且建造新興工業港。煉鋼廠加上石化廠,整個雲林外海等於被工業區包圍。台塑鋼鐵與國光石化兩大開發,首當其衝的就是當地淺海養殖的漁民。這幾年來漁民跟六輕做鄰居,默默承受著污染所造成的損失。漁民認為文蛤的產量下降,是因為六輕設立之後水質與空氣遭受污染。而在海上討生活的蚵農也是一樣的心聲,冬天是台西蚵苗的繁殖季,以往這時候是豐收的季節,這樣的景象今年卻不容易看到,因為蚵苗的附著量少,有的根本無法收成。雲林縣宣稱要打造雲林為農業首都,中央卻不斷將雲林推向重工業,形成養殖業與重工業比鄰而居的尷尬景象。矛盾的政策,讓漁民無所適從。

環保團體質疑,在缺乏自產能源的台灣,真的有必要發展高污染高耗能的鋼鐵業與石化業嗎?最嚴重的問題是溫室氣體的排放。以鋼鐵廠為例,平均每生產一公噸的鋼鐵,就要排放2.5公噸的二氧化碳。台塑鋼鐵若設立,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在1500萬公噸左右,如果加上六輕原本的排放量,台塑集團將是台灣溫室氣體最大的貢獻者。環保團體指出,若加上鋼鐵廠,台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高達全台的三分之一,政府讓單一企業擁有這麼高的碳排放權,實在不符合環境正義的原則。

同樣進入環評程序的國光石化案,也正考驗著政府是否有遠見,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轉型。

台電計畫在彰濱工業區興建電廠,也引發反對的浪潮。這個開發案除了國際環保議題的CO排放外,火力電廠還會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懸浮微粒、汞、戴奧辛和臭氧,在環保署的資料中,彰化縣屬於中部空品區,懸浮微粒和臭氧的管制上屬於三級防制區,超過空氣品質標準,由於環保署並沒有訂定區域環境負荷的總量管制,彰工電廠勢必讓中部地區空氣品質惡化,對民眾健康的衝擊也更令人擔心。

鹿港是個歷史悠久的小鎮,古蹟密度也居台灣之冠,由於火力電廠排放的硫氧化物在空氣中和水結合,降落成為酸雨,會慢慢腐蝕古蹟木刻、石雕的精緻工藝,珍貴的文化資產也帶動鹿港的文化旅遊產業,文化工作者粘錫麟認為,電廠興建會毀掉鹿港的古蹟,這是屬於台灣的文化資產,在古蹟保護與電廠興建的天秤上,電廠一蓋,這對台灣是莫大的損失。

彰工電廠在生態環境的衝擊也引發關注。彰工電廠預定地現在是方環頸鸻、小環頸鸻(行鳥)以及保育類鳥類燕鸻和小燕鷗的繁殖地,在台灣島上,小燕鷗最大的繁殖地就在這裡,台灣西海岸大肆開發後,鳥類的容身之地越來越少,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鳥類對繁殖地的忠誠度很高,電廠開發對這些鳥類衝擊甚大。彰化沿海,是中華白海豚的棲地,牠的未來也同樣令人憂慮。

彰工電廠環評案,第六屆環評專案小組審查後,做成「不予開發」的決議,在進入環評大會表決前,2007年6月11日,台電主動撤回此開發案,這是環評史上少有的做法,但台電並沒有宣布放棄興建彰工電廠,再次遞送環評審查的機會極高。這引起不少爭議,是否以後被環評專案小組否決的開發案,都依樣畫葫蘆,等下一任環評委員上任後再次闖關,國營企業台電公司做了最差勁的示範。

2007年,台鋼、國光石化與彰火的環評風波,突顯我們的政府部門顯然沒有把二氧化碳減量當作必須迫切面對的問題,而溫室氣體減量法也還躺在立法院無法通過。看來政治人物在拼選票之餘,早就把環境議題拋到腦後了!

《守護花東淨土 反蘇花高聲浪再起》

花蓮到底需不需要一條高速公路,這是一個老問題了。每次到選舉,蘇花高總是政治人物對花蓮開出最重要的一張政治支票。但是,花蓮人真的都迫切想要一條高速公路嗎?高速公路是人潮與錢潮的保證嗎?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這樣的說法。

運輸的方式,決定了花東未來將走向哪一種觀光型態。當蘇花高興建後,一天最高六萬車次的車潮湧進花蓮,會不會塞爆花蓮市區原本狹窄的道路,讓花蓮每逢假日就變成一個大型的停車場?在花蓮南部以小本經營的方式做溫泉生意的老闆,認為人潮反而會讓休閒品質下降。

對於蘇花高的關注,不只限於花蓮人與環保團體。在今年三月,來自藝文界、觀光業界、科技產業等領域的代表集結起來,共同發表反對興建蘇花高的聲明。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我們並不是不要花東發展,而是不希望花東發展成為為廬山和知本,如果它要變成一個觀光區的話,我們希望它是巴里島、夏威夷,希望它有內涵有遠景,是一個對於花東的住民有長遠的利益,對於台灣人有永遠啟發性的一個地點。」

今年十一月,國道興建工程局完成「分期興建蘇花高」的可行性分析,送交環保署審議。在環評會中,許多環評委員認為,蘇花高已經不只是開路的技術性問題,而是東部整體發展的政策問題。環評委員最後做成決定,無限期要求國道興建工程局再行補件。也就是說,蘇花高最後的定案究竟如何,將是2008年以後的事了。

誰能決定花東的未來?誰又有能力勾勒出花東的願景?2007年,越來越多人不再相信高速公路是唯一的方案,他們寧可放慢腳步,在大山大海之間尋找另一種解答!

《宜科中科南科 科學園區爭議高》

竹科的經驗,地方政府莫不把科學園區視為帶動地方發展的萬靈丹,但科學園區並不是只帶來就業機會,污染也伴隨而生,空氣中看不見的污染,清澈污水中看不出的毒物,許多人不知道,高科技伴隨著高污染的風險。

宜蘭科學園區城南基地計畫作為通訊知識服務園區,預定地上的居民反對土地被徵收,在這裡出生長大的羅先生,就被徵收過三次,第一次是日本蓋機場,於是到機場北邊重建家園,那裡又成為宜蘭運動公園用地,後來再搬到機場南邊,卻又變成宜蘭縣政府用地,家園第三次被徵收。這塊他所熟悉的土地,讓他不斷在這裡重建家園,如今第四次面臨徵收問題,但徵收價格每坪只有一萬五左右,鄰近土地市價已經漲到四、五萬,他無力在附近買土地再造家園。

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民眾並不知道自己的土地被劃為科學園區的預定地,城南基地的開發案已通過環評,在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也成功闖關,當居民權益與政府政策相左時,民眾通常是弱勢的一方。

中科后里園區在環評階段就已經鬧的滿城風雨,還傳出政治力介入環評的爭議,雖然已經通過環評動工興建,但並未因此畫上休止符。在立委堅持下,國科會舉辦中科后里園區的行政聽證,這是行政程序法通過以來第一個有規模的聽證會議,值得各界參考。

會議討論水資源、健康風險、水污染等眾多議題,原本規劃4個小時的會議,卻討論的8個小時,許多問題還沒釐清,最關鍵的是水資源使用。后里園區在枯水期,當水源不足就調撥農業用水因應,但在冬季,正是后里花卉的產季,花卉動輒百萬千萬的投資,萬一缺水,農民損失將難以估計,但中科和台中農田水利會都無法承諾,如果因農業用水造成花卉損失就要足額賠償。

后里鄉百合的年產值高達十億元,農業是帶動農村產業活絡的基石,從人工、 材料行、機械行、肥料農藥行等,上、中、下游的產業鏈牽連很廣,農民表示,政府不能獨厚企業,不能犧牲農業成就電子產業,農業休耕的產業與社會、環境衝擊是相當大的。

2007年11月,南部科學園區的樹谷園區奇美電子公司設置面板廠,沒有環評就先偷跑開工,事後才補送環評,被環評專案小組認定「不予開發」,而新上任的環評委員卻在環評大會上讓它有條件通過,這是環評史上少有的案例,台南縣政府核准企業先上車候補票,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依樣畫葫蘆,環評尊嚴掃地,程序正義蕩然無存。

回顧今年,科學園區開發的許多爭議,突顯出在國土資源整合規劃的不足。政府用力拚經濟,如果犧牲了農業、生態、環境與土地,這是贏了?還是輸了呢?

《是開發還是摧毀?BOT巨浪!》

政府為了降低建設成本,立法通過『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條例』,以BOT方式,吸引民間企業投資建設。在國有土地上,民間企業集結資金進行建設,並且簽約取得一段時間的特許經營權,等到約期期滿,全部進行移轉交還政府。這就是BOT的模式。

阿里山
停止伐木之後,阿里山進入觀光年代。近年來林務局不斷轉型,將所轄的國家森林遊樂區,結合BOT,引進民間企業經營。2006年6月,宏都建設集團與林務局簽約,承接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經營權、並在北門車站以及沼平車站旁,規劃興建國際觀光旅館。這個三合一BOT案,正改變著阿里山。

廖景泰是第三代阿里山人,日據時代祖父上山伐木,家族也在此落地生根,早期父親在沼平車站附近經營旅館業,30年前發生大火燒掉旅館,林務局要求居民撤離,不得原地重建。如今這片土地,成為國際旅館的興建地,居民不解,為何當初以維護生態為名,要求他們撤離,而今卻又轉手財團經營?而且山上並沒有太多平地可供建設,一旦動工,原有的自然環境也會遭殃。

BOT案的新建設,是對當地帶來好處,還是排擠居民的生存權益?

阿里山舊林場中,許多退休老員工居住在林場宿舍,如今被迫面臨搬遷壓力。因為林務局想要打造純粹的自然遊憩場域,希望這些老居民搬出去。不過,從社區永續發展的角度,在財團與居民之間,政府必須兼顧發展的公平性,追求社區共榮的目標,不應不顧居民,造成緊張關係。

然而,令人憂心的還包括具有近百年歷史的阿里山鐵道,能不能順利經營。原本運材的小火車,因應觀光轉型為載運遊客上山的交通工具,累積了珍貴的鐵道文化資產。但是BOT案,讓一切開始動搖。負責鐵道維修的道班工,擔心民營企業不會優厚員工。不安的氣氛在基層醞釀,這些有經驗的員工,一旦選擇離去,鐵路的營運安全,令人擔憂。

未來,更豪華的旅館即將拔地而起、更大量的遊客也將蜂擁而來,當地居民能不能共享共榮?而阿里山又將走進什麼樣的新時代?

杉原海岸
大飯店,也悄悄地在台東的杉原海岸出現。

杉原海岸位在台東都蘭灣的核心地帶,這柔美的沙灘,原是全民共有的戲水天堂,如今卻被私人財團佔據。台東縣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將這片6公頃的沙灘,以一個月三萬元的租金及百分之二的權利金,出租給美麗華集團,租期五十年。

2005年,業者開始打造『美麗灣度假飯店』,從怪手開挖的那一刻起,美麗灣注定不會美麗。施工期間的工程廢土,早已讓沙灘滿目瘡痍。環保人士林雲閣表示,有大面積的工程廢土掩埋地底,上面覆蓋沙灘。但是颱風颳出了真相,大雨沖刷,工程廢土順水流進海灣,弄得珊瑚與水草不能呼吸。當地人為了留下一片生生不息的海域,成立保護協會,多年來用心守護,然而飯店工程的粗糙施工,卻可能讓一切付諸流水。

根據水利署的調查,台東的海岸每年侵蝕4公尺,美麗灣飯店蓋得離海這麼近,安全問題令人懷疑,究竟當年有沒有通過環評?

山坡地超過1公頃以上的土地,依法就必須進行環評,然而環保團體發現,業者當年將第一期工程切割成0.9公頃先行開發,以分期開發的方式,規避了環評。

環保人士來到美麗信飯店前抗議,高聲呼喊『搶救杉原海岸…』。然而我們的國土,需要搶救的,不只這裡。

美軍宿舍
在陽明山,也有一片難得的緩衝綠帶,飽受威脅。

位在山仔后的美軍宿舍區保有珍貴的自然環境,也見證著台美關係的歷史,才剛走向開放,成為全民的共同資產,卻因地處精華地段,台銀有意將美軍宿舍區土地標售,土地開發利益高達上百億、甚至千億。

說明會上居民提出質疑,為何要急著把地賣出去,然而市府都發局與文化局互推的態度,讓這片土地的開發方式,依然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大巨蛋
而在台北都會區,另一片綠地也正在消失。台北大巨蛋的預定地--松山菸廠,不但是鬧區中難得的綠肺,也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工業城記憶,擁有珍貴古蹟。然而,台北市政府與遠雄集團簽約,在這將近20公頃的土地上,規劃了兩個BOT案,大巨蛋文化體育園區即將在民國100年誕生。

開發導致松菸飽受衝擊,尤其大巨蛋園區除了體育館,還有國際旅館、百貨公司,充斥商業氣息,更引發居民強烈不滿。表面上政府舉辦說明會進行溝通,但是背後卻違法先行展開砍樹整建工地的行動,松菸環境與大巨蛋的利益,在BOT的商業思維下,深陷糾結。

另外還有澎湖的吉貝沙尾、陽明山的聯勤招待所、太魯閣天祥開發案等等BOT案,都衝擊著自然環境。究竟這是開發還是毀滅?是促進民間參與公共投資,還是打開賤賣國土的方便之門?國土是全民共有,政府理應創造全民利益,而非以BOT方式圖利財團,將土地的純淨美麗,消磨怠盡。 【2007/12/27 公共電視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