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環境運動團體共同聲明:反對污染環境前科累累的台塑集團入主壹傳媒!


2012年11月22日

環境運動團體共同聲明——
反對污染環境前科累累的台塑集團入主壹傳媒!

 按此進入連署頁面


喊水會結凍的財團買媒體不適格

站在反對媒體集中化、財團化的立場,我們強烈質疑壹傳媒三大買家中信金、台塑與旺旺中時集團的適格性。其中特別是台灣環境的污染大戶、也曾獲國際頒發不名譽「黑星球獎」台塑集團,更是不適格中的不適格。

台塑集團這個被民間社會形容為「喊水會結凍」的大財團,挾雄厚資本跨足高市佔率的壹傳媒後,恐將化身為具超級政經影響力的巨獸:不只是透過操控媒體排除任何涉己利益的言論與資訊,日後也將對於國內相關政策法制,如環境影響評估等,運用媒體公器產生難以想像的政策主導能力。

財團藉買媒體併吞國家社會

台灣已付出難以估算的環境代價成就台塑王家:台塑集團排放之二氧化碳約佔台灣的1/4;為供六輕用水興建集集攔河堰,導致濁水溪兩岸居民經年飽受揚塵之苦;被台塑集團污染的環境熱點除雲林麥寮六輕、高雄仁武外,還有美國德州、柬埔寨施亞努市等。2009年國際組織ethecon(德國倫理暨經濟基金會)還頒發「黑色星球獎」給台塑王家,顯見台塑集團為國際認證之污染大戶。自2010年起,麥寮六輕工安事件頻傳,附近居民罹癌時有所聞,周邊農產養殖業幾乎被六輕的污染殲滅;在近年新廠環評因其環保紀錄不佳、失去民心而無法過關之際,台塑集團竟然「見笑轉生氣」狀告民間良心學者之評論、寄存證信函給媒體受訪的六輕廠邊罹癌居民,台塑以財大勢大之姿,逼迫批評者閉嘴就範、製造寒蟬效應。面對這樣的企業,台灣社會又如何能相信,其入主蘋果日報、壹週刊後,遇有揭露其環境污染與健康問題的負面報導,能不干涉、不介入,願意尊重旗下記者的專業與自主?環保團體們齊聲呼籲:倘若台塑集團入主壹傳媒,台灣將難見真相報導,財團併吞國家社會戲碼,將在台灣真實上演!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殘存可能不到千頭 我們能否留住江豚的微笑?——長江江豚生存狀態調查


殘存可能不到千頭 我們能否留住江豚的微笑?——長江江豚生存狀態調查
2012年11月12日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11/12/c_113664824.htm

新華網武漢11月12日電(記者熊金超、黎昌政、黃艷)2002年,全世界人工飼養最成功的白鰭豚“淇淇”在武漢病逝,引發了人們對長江生態的擔憂。10年之後,隨著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世界罕有的淡水鯨類長江江豚再度遭遇“功能性滅絕”的威脅。

種群規模日漸減小 江豚將步白鰭豚後塵?

被譽為“長江精靈”的水中國寶長江江豚,與白鰭豚同屬用肺呼吸的哺乳類動物,是世界罕有的淡水鯨類,分布于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長江邊居民大多有這樣的記憶:頭部鈍圓、體形流暢,嘴部線條呈現一種憨態可掬“微笑”的江豬(百姓對江豚的俗稱)在江水中翻騰、跳躍。然而,近20年來,記憶中的鏡頭逐漸模糊,人們越來越難看到它的身影。

11月11日上午,由農業部、中科院水生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機構共同組成的“2012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隊”在武漢起航,開啟長達40天的江豚“尋訪”之旅。

此前,考察隊10月下旬對鄱陽湖、洞庭湖進行了全面調查,並對幹流部分區段進行了小型考察。初步統計顯示,鄱陽湖現有江豚約為450頭,而洞庭湖約為90頭。

考察隊副總指揮、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說,與6年前相比,洞庭湖江豚數量大幅度下降,分布區域也縮小至東洞庭湖鯰魚口至岳陽市水域。宜昌至武漢段發現的江豚非常稀少,有些原來的棲息地已找不到江豚了。

與江豚同時生活在長江水生哺乳物種白鰭豚,被譽為“長江女神”。6年前,來自中國、美國等7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聯合考察隊,經過39天的艱難搜尋,考察隊沒發現白鰭豚的影蹤,白鰭豚從此被認為已“功能性滅絕”。

當時的考察基本確定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800頭,只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2/3。

王丁說,近年陸續進行的小型考察表明,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正以每年5.0%的速度銳減。根據2006年調查結果和下降速率推算,目前江豚的悲觀估計可能已在1000頭以下。

令人悲哀的是,白鰭豚是在人們開始採取保護措施時悄然走向生態性滅絕的。專家預言,如不採取強有力保護措施,江豚很可能在2035年降至200頭,達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標準。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北部灣白海豚生態鏈未發生斷裂 個體數量持續增長

北部灣白海豚生態鏈未發生斷裂 個體數量持續增長
2012年11月09日
新華網廣西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11/09/c_113646030.htm

新華網廣西頻道11月9日電(記者 何豐倫)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和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北部灣白海豚生態鏈並未斷裂,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白海豚個體數量持續增長。

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一種群對棲息地海洋環境要求很高,每頭野生雌性白海豚3年才能完成一次生產,而且存活率只在20%。由于其身材修長、體態優美,中華白海豚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一些部分環保人士擔憂,北部灣難得的珍稀水體資源、生態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有可能會在北部灣加快重化工業布局的背景下,遭到污染而逐漸消弭。

針對可能潛在的生態質量退化問題,廣西環保、海洋、漁政等多個部門聯手,建立了完善的生態資源監測和保護體係,並對所有項目實行嚴格的規劃先行、環保優先、污染常年監控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沒有獲得環保許可證的項目,一律不得進入北部灣沿海。

科學觀察表明:由于北部灣沿海水域水質質量仍然保持較高水平,北部灣沿海生活的中華白海豚,正在以健康的狀態復蘇。僅欽州港三娘灣中華白海豚種群個體數量的年增長率為4.24%至4.51%,從2004年8月的98只,增至如今近140只。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欽州灣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主任潘文石說:“這是地球上一個正在復蘇的最年輕和健康的自然群體,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種群將繼續壯大。”(完)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廿公頃鯨豚研究中心 年底啟用

廿公頃鯨豚研究中心 年底啟用
2012年10月31日
自由時報
http://n.yam.com/tlt/life/20121031/20121031933109.html

〔自由時報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農委會林務局補助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斥資五千萬元,打造台灣設備最先進的鯨豚研究中心,佔地面積達廿公頃,預計年底前啟用,屆時不僅是台灣最大、最先進的鯨豚中心,也是亞洲數一數二的鯨豚研究中心。

位於成大安南校區的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獲林務局補助五千萬元,在安南校區新建一座研究中心,除了辦公室外,也設置有鯨豚展示館、標本館、解剖室、研究室及圖書室等建築空間。

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台江鯨豚救援小組召集人王建平表示,新中心目前已完工,正進行驗收及消防設備、使用執照申請等作業,除硬體建築外,基地旁闢建有一處大型生態池,並栽植四公頃的林木,打造一座大森林,相關植栽都是自行培育,並栽植本土種,中心啟用完成後,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將進駐。

王建平表示,目前新研究中心建築屬第一期工程,未來也計畫籌建第二期工程,包括鯨豚搶救池、鯨豚醫院等設施,目前仍在規劃及爭取經費中,若未來完成後,在四草的救援小組即可遷入,而四草的搶救池則做為鯨豚搶救的訓練基地。